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

時間:2012-11-13 10:59   來源:台灣網

  所謂“建設”,就是創立新事業,增加新設施,充實新精神。而“建成”,即為竣工的意思,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一個漫長而艱辛的歲月。因為“建設”是過程,“建成”是結果。因此,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確定的大會主題中,提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這與十七大主題中“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的表述不同。從“建設”到“建成”,一字之變,體現了我國發展階段的重大變化。 

  胡錦濤同志曾對我國當前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問題進行了深入而具體的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佈局由“四位一體”發展成為“五位一體”,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內涵。 

  本次黨代會,“五位一體”正式納入黨的十八大報告。媒體報道,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辛向陽指出,從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兩個文明”建設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再到現在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的認識,我們黨經歷了一個初步探索、逐步深化和趨於完善的過程。 

  更令人欣慰的是,十八大報告確定的大會主題中提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這與十七大主題中“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的表述不同。從“建設”到“建成”,一字之變,體現了我國發展階段的重大變化。小康社會是鄧小平同志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規劃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藍圖時提出的戰略構想。在上世紀末基本實現小康的情況下,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經過數十年的艱苦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戰略目標的實現已遙遙在望。所以,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明確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是對全世界的鄭重昭告,同時指明瞭未來5年非同尋常的歷史方位,及其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意義!”(台灣網網友 朱波)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