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監崗位遇冷是不愛國的表現?

時間:2012-11-01 14:03   來源:台灣網

  “東海海監船員職位無人報名”,這一傳言近日在網際網路上被炒得沸沸颺颺。一家公務員輔導機構在報考結束後統計稱,中國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和南海分局有7個崗位無人報考,其中包括東海分局6個執法船船員崗位和南海分局1個執法船輪機員崗位。(11月1日 《環球時報》)

  在中日爭端的關鍵時刻,國家公務員考試的報名卻出現“冰火兩重天”的局面,也難怪日媒開始諷刺和挖苦了。由於海監船員的崗位7個都沒有問津直接導致人家將此類的事件與愛國與否聯繫起來,畢竟,國內民間的反日情緒很高漲,為何在最關鍵的時刻卻選擇了“退縮”呢?這真的是頗耐人尋味的。這其中並不排除是報考的人覺得危險等系數的增加,自然這是出於一個人最天然的選擇,與愛國與否並沒有直接的聯繫,也在展示出國人的選擇開始趨於理性和利己。

  相比較之下,日本的海上保安官“人氣十足”。由於日本的新聞中每天都報道日本海上保安官在釣魚島附近應對中國船隻的新聞,今年報考日本海上保安學校和大學的申請者激增,報考人數為16783人,比去年增加了1.5倍,是歷史上報考人數最多的一次。《日本經濟新聞》稱,今年報考海上保安學校的人數為7708人,是去年的2.5倍。如此鮮明的對比,不得不得出一個結論:到底愛國的表現是什麼?在國考中報考海監船崗位就是愛國嗎?

  其實,在客觀上造成海監崗位遇冷的原因很多。海監執法船船員崗位要求過於嚴格造成的,海監要求報考者擁有甲類船舶各類適任證書等,年齡還要35歲以下,有證的年齡大,年齡合適的沒相關證件。海監薪水相對較低、工作條件艱苦也是原因之一。這些現實的條件造成了海監崗位的遇冷,而與愛國本身無關。如果按照這樣的道理,在今年公務員的報考中,最熱門職位報錄比達9470:1。名列前三的職位分別是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南川調查隊業務科室科員,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合川調查隊業務科室科員和鐵道部政策法規司政策研究處綜合管理主任科員。這就表明是愛國嗎?顯然不是。

  報考哪一個崗位是公民的自由選擇,沒有人能夠或者有權利去強制,也沒有人能夠將某一個海監崗位與愛國與否掛鉤。恰恰想反,愛國就應該從自身的實際出發,衡量自己的綜合能力。對於那個自己不適合的崗位避而不報也不是錯誤的表現,而恰恰是正確的理性的選擇。畢竟,公務員熱的本身是由於就業難造成的,而不是由於要表達愛國情愫造成的。 (台灣網網友 王傳言)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