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愛國需走出“五大盲區”

時間:2012-09-18 13:19   來源:台灣網

  9月17日,針對近期部分城市群眾自發組織的抗議日本“購買釣魚島”活動,出現的少數極端行為,甚至打砸搶違法行徑,廣州、西安、青島等警方,抓獲相關嫌疑人,並依法嚴肅處理。(9月18日人民網/新華網) 

  9月10日,日本不顧中國人民強烈反對,悍然宣佈“購買釣魚島”,擅自把釣魚島“國有化”,不僅損害了中日關係,更激起了中國人民強烈憤慨。

  連日來,國內爆發大規模反日示威遊行,西安、青島、長沙、廣州等城市,紛紛激發“多際化”、“多形態”的保釣行為。其中,抵制日貨的“民間動作”受“個人情緒”日趨高漲,導致一些非理性甚至過激抗議活動屢屢發生——有的地方,焚燒日係車輛;有的個別,打砸日係産品;有的城市,哄搶日資商場……

  筆者呼籲,愛國需要理性,理性是一種美德;愛國需要向上,向上是一種智慧;愛國需要文明,文明是一種思想;愛國需要信仰,信仰是一種高尚。理性愛國莫陷入“五大盲區”,理性愛國需走出“五大盲區”。

  個人情緒失去理智是愛國“一大盲區”——當某種情緒失去理智時,剩下的只有通過憤怒和偏激來“左右”其言行舉止。從停放的日係車輛被砸壞,到個別的日係4S店被一把大火……原本“反日”的“愛國”行動,悄然變成了“害國”之為,如此極端的個人行徑,徹底把愛國“暴力化”了,完全把愛國“罪惡化”了,整個把愛國“極端化”了。愛國和守法本不矛盾。一個法治的國度裏,愛國首先要做到守法,而守法則是每個公民的基本義務。

  極端行為超越政治是愛國“二大盲區”——“釣魚島事件”中,油然而生的自發自覺的“情緒”和“思潮”理所當然。然而,一旦將“情緒”上升為一種精神與政治的“符號”,便淩駕於愛國之上。愛國不可超越本國法律法規,要將愛國、愛家、愛人、愛事業緊密聯繫在一起。“抵制日貨”原本沒有錯,但僅限于“購買”、“銷售”等中端環節,而不得借此破壞已成為他人私有財産的日係商品。反之,這就超越了愛國行為。日係商品是每個公民的合法財産、個人勞動所得,同愛國者的財産一樣,理應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

  鼓噪煽動綁架網友是愛國“三大盲區”——少數人通過網際網路指責政府的同時,以期達到“慫恿”、“默許”打砸搶等野蠻行為。誠然,大多數活動是群眾自發自覺的,既沒有權威的組織者,也沒有官方的認可……從而,導致群體性事件層出不窮,致使少數“暴力行為支援者”加入到群體性事件中來。“假愛國,真施暴”當剎車!當停止!我們要對打、砸、搶、燒等暴行敢於“説不”。“愛國者”可以群情激昂,但愛國者前提是尊重同胞的“私權”。

  借擋箭牌為所欲為是愛國“四大盲區”——近日,掀起的愛國熱潮,正是因為日本不尊重中國主權,不承認釣魚島是中國領土的問題。然而,我們在實施打砸搶燒的過程中,卻漠視了我們同胞的私權,忽視了我們同胞的感受,一些極端行為既沒有尊重同胞的財産,也沒有遵守國家的法律。卻以“破壞”為竊喜,並自我“標榜”為“愛國者”,其實卻成為了“害國者”。愛國不可為所欲為,更不能隨心所欲。

  匹夫之勇組織鬧事是愛國“五大盲區”——個別人通過網路“約鬧”、“約遊”、“約破”等,組織“義憤填膺”地打砸日係車輛,進行“同仇敵愾”地圍攻在華的日本人。有的,甚至以吃霸王餐為快,以搶劫店舖為樂,以破壞商品為榮等,諸如此等,都跟愛國毫無關聯。愛國和害國,僅一步之差。光靠個人的“匹夫之勇”或憤怒或衝動,解決不了實際問題。我們表達愛國熱情,不應將矛頭對準國內,對準在華日本人和企業,更不能對準同胞私有財産。公眾和執法部門在愛國實踐中,要成熟、要智慧、要向上、要高尚,更要理性。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都有一片愛國之情和一顆赤子之心,我們都有義務和責任保衛國家和捍衛國家的利益。面對海島被他國侵犯,我們涌現出的愛國熱潮值得鼓勵和頌揚。然而,我們要反對“暴力抗議”,還要反對“泄憤式愛國”;我們需要“文明愛國”,還需要“理性愛國”,更需要“高尚愛國”。(台灣網網友 熊傳東)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