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萬里挑一”是怎樣煉成的

時間:2012-10-24 18:52   來源:台灣網

  截至23日20時,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合川調查隊業務科室科員職位僅招錄1人,初審獲准報名者已高達7258人,成為本次國家公務員考試第一搶手職位,其競爭激烈程度也已經超過史上任何職位,逼近萬里挑一。(10月24日 《京華時報》)

  今年國考出現了某些職位局部過熱和局部遇冷的情況,至今仍有400余個崗位無人通過審核,而個別職位卻逼近“萬里挑一”,不知道那些“萬里”考生作何感想。創紀錄的“萬里挑一”是怎樣煉成的呢?筆者認為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招錄人數的增加刺激了大家的報考熱情,公考大軍的擴充為讓“萬里挑一”成為可能。據悉,今年國考招錄人數比上次增加了約2000人,在國內經濟不太景氣的背景下,六七百萬的應屆畢業生普遍面臨就業難題,於是,他們中很多人便加入了公考大軍。在擴充後公考大軍熱情高漲的情況下,“萬里挑一”也就成為可能。

  另一方面,有吸引力的職位大多有各種限制,只剩幾個“漏網之魚”。縱觀今年國考職位表,部分“國家級貧困縣”、“最低服務期5年”、“工作強度大”等條件讓眾人大呼國考為“最苦”金飯碗,都不願到條件艱苦的地方去。反過來看,考生認為條件比較好,工作比較輕鬆的職位又大多有著這樣那樣的門檻,比如專業限制、基層工作經驗限制等。而此次深受考生追捧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的兩個職位正好除了要求本科學歷外,幾乎無其他任何限制,普通科員崗,工作相對較為輕鬆。這就讓“萬里挑一”不再只是偶然。

  “萬里挑一”雖然可以挑選出真正優秀的人才,但對一些冷門專業的考生來説是一種無奈,也是不公。筆者認為,只要不是專業性特別強的崗位,完全可以放開專業限制,給一些冷門專業的考生多一點機會,讓他們可以不再絕望的去參加“萬里挑一”。 (台灣網網友 聞昊)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