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報考醫學院人數下降想到的

時間:2011-11-04 15:10   來源:台灣網

  穿上白大褂,意味著跨入社會精英階層。但近年來“事情正在起變化”:中學生報讀醫學專業的熱情在下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最近完成的一份“醫學生職業認同度”調查顯示:醫患關係緊張、收入與付出不成正比、學習壓力巨大等,正在消磨中學生的“讀醫熱情”,以至於這些年來高考考生第一志願報醫學專業的不多了。這個現象恐怕需要引起有關各方的關注。

  救死扶傷可是一門高難度的技術活啊!理應讓綜合素質優秀的人來幹這件事情。否則若干年後,醫學人才匱乏肯定將影響國民素質的提高和醫學科學的發展。

  那麼,是什麼消磨著中學生的“讀醫熱情”?醫患關係緊張、收入與付出嚴重不成比例、學業壓力繁重等“就醫環境”,無疑是主要的原因。 

  近年來,醫療方面的問題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除了看病難、看病貴等涉及民生方面的問題外,由於種種原因,在醫療過程中出現的醫患矛盾往往都聚焦到醫務人員身上。 

  當社會輿論的矛頭指向整個醫療衛生行業時,醫務工作者何嘗不希望有良好的執業環境和可靠的工資保障。醫務人員的工作強度之大、心理壓力之重和工作環境之壓抑,往往是我們這些業外的人所難以想像的。比如醫生,因工作的特殊性許多人有上班時間沒有下班時間之分,工作超過8小時,外科主刀醫生手術一做就是幾個、十幾個小時,甚至通宵達旦。比如護士,往往一個護士要護理照顧很多病人,經常是忙得“腳丫子朝天”。筆者在長海醫院就醫時就看到這樣的情景:輸液室裏的護士穿梭來回、無片刻消停地為病人輸液,且又須細心加謹慎不容出半點差錯。有很多醫生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節假日,手機要24小時待命,很少有時間陪伴家人。現任華東醫院院長的俞卓偉就是這樣一位終日忙忙碌碌、疲於奔命于救治病人第一線的 “典型人物”。

  俞卓偉等醫生的事跡當然很感人,但也是很讓人揪心和不安的。因為醫生也和我們一樣是凡人,大多並無過人的精力,可像“拼命三郎”一般日以繼夜地奮戰在醫療一線。且隨著年歲的增長,醫生們的健康狀況也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今非昔比,在逐年走“下坡路”的。因此,醫務人員在治病救人的同時,是不能忽視對自身健康的關注。 

  包括媒體、病人及家屬在內的社會各方面,還是應該給醫務工作者多一點信任與寬容,少一些埋怨和指責。醫學是一把雙刃劍,因現如今醫療技術水準的限制以及每個人個體的差異,醫生從來就不可能包治百病,何況醫學還有很多未知的領域。作為病人或其家屬,都應該明白這個道理: 醫生並不是包治百病的“神醫”,對很多重症疾病,醫生一時半載也拿不出“剋敵制勝”的絕招可妙手回春。因此,醫患之間的關係如何,不應該不分青紅皂白地一味以治療的結果為衡量的標準和“試金石”的。你的病治得好,自然皆大歡喜;萬一難以治愈,則也不因遷怒于已經盡了最大努力的醫生。

  總之,要讓全社會形成尊重醫生、崇尚醫學、理解醫療的寬鬆和諧氛圍,讓醫務工作者每天能從容地面對患者,有尊嚴且有足夠的心理承受力去從事“治病救人”這一高尚的事業。這方面,社會各方面確實需要都來努力一把的。(台灣網網友:繆迅)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