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給“委屈獎”換個合適的叫法

時間:2012-10-11 14:30   來源:台灣網

  昨天,被小販打傷鼻梁的城管隊員何秋樹收到了南坪商圈負責人頒發的1000元“委屈獎”,以表彰他打不還手罵不還口,自始至終文明執法。(10月10日《重慶商報》)

  這名城管在執法的過程之中,為了做到文明執法,始終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結果讓小商販打傷了鼻梁。相關負責人應該對該城管及時採取獎勵措施,但是這種獎勵不應該被稱為“委屈獎”,應該改稱文明執法獎,或者使它更為合適的叫法。

  這名城管被打,錯在打人的小商販,不在文明執法。既然這名小商販動手打傷了人,相關部門就應該對這名小商販依法採取懲罰措施。可是,相關的新聞報道並沒有介紹相關部門對這名小商販的處罰措施,反而把對這名城管的獎勵稱之為“委屈獎”。這樣一來,不僅相關報道不夠完整,由於對具體獎勵不嚴肅的稱呼,也容易讓人對文明執法産生誤解,讓人認為文明執法的要求不合理,才讓這名城管受了委屈,被人打傷了鼻梁。

  一般情況下,人只有受到不公正待遇之後,又沒有得到公正的處理結果,才可以被稱之為委屈。雖然這名城管得到了小商販的不公正待遇,但是相關負責人在事發之後,便及時向其頒發了1000元的獎金。這不僅是對城管文明執法的肯定,也是一種物質補償。換言之,雖然這名城管得到了不公正待遇,但是他卻得到了公正的處理結果。因此,筆者覺對這名城管的獎勵,不應該改稱之為“委屈獎”,應該換一個合乎實際的名稱。這樣不僅能激勵其他城管做好執法工作,也可讓讓獎勵顯得更為莊重。

  我們要保證社會的和諧與穩定,不僅需要執法人員文明執法,也需要民眾文明守法。在這裡,這名城管在盡力文明執法,可是小商販沒有做到文明守法,依然會危害社會的安定與和諧。因而,我們在倡導文明執法的同時,也應該引導民眾文明守法,只有同時從“執法”和“守法”兩個環節下功夫,與此相似的問題才能得以有效解決。

  民眾沒有做到文明守法,大多是因為民眾不了解守法的重要性,以及不知道自己怎樣做才算是守法。這就需要政府以及相關執法部門,時常組織各類普法活動,引導民眾守法、遵法、護法,讓法律成為民眾真心遵守的生活準則。若是普法工作能夠取得如此成績,執法工作也會變得很容易,社會也會變得更和諧。 (台灣網網友 馬振國)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