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號”女孩背後的“愛與自由”精神

時間:2012-05-22 14:14   來源:台灣網

  近日臺灣女作家劉繼榮的一篇博文在微博上熱傳。文章的大概意思是,上中學的女兒,學習成績一直是中等,但是卻被全班學生全票推選為“最欣賞的同學”,理由很多:熱心助人,守信用,不愛生氣,好相處等,寫得最多的是,樂觀幽默。媽媽開玩笑地對女兒説:“你快要成為英雄了。”女兒卻認真地説,“我不想成為英雄,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5月17日中國廣播網)

  高曉松在一期脫口秀節目《曉説》裏,提出過這麼一個概念——“愛與自由”——很大程度上,這是古代文人的終極追求。一位學習成績一直中等的女孩,被全班學生全票推選為“最欣賞的同學”,這又何嘗不是“愛與自由”精神在現代的外化?

  以考試成績來衡量,她雖然不優秀,但她“很有愛”。熱心助人,守信用,不愛生氣,好相處,樂觀幽默等來自同學的評價,表明她是在用一顆真誠、友愛的心來對待同學。有這諸般特點的學生,常常就是校園裏典型的“老好人”,包容、成熟是他們的特有的氣質。這樣的氣質,需要一個豁達的心胸來涵養,但更重要的是對這個世界,對身邊的人與事物的愛。即便她成績平平,不符合應試背景和功利教育背景下對於成功者的評判,但她的友愛精神,正是世俗所缺失的。甚至於,在物欲洪流不斷侵襲的當下,這種精神比任何看得見的成績都要寶貴。

  “我不想成為英雄,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在愛之外,更有一種難能可貴的淡泊。而這份淡泊,又何嘗不是對自身,對外界環境的解放?努力去做,但不超越客觀條件的極限,孜孜追求,但不採取不正當的手段,這是現代社會所缺少的競爭精神,又何嘗不是對人性、對心靈的自由解放?資源有限,空間一定,一少部分人做了精英、成了金字塔尖兒,總要有更多人來做金字塔的塔基,成為“在路邊鼓掌的人”,能否接受這種狀態?取決於個人的認識,更取決於一顆心靈的自由程度。

  這份“自由”精神,更體現在女孩父母的“幡然醒悟”上——不再壓抑孩子的成長,讓其在愛的環境裏,自由地選擇、自由地成長是一種明智,也實在是當代中國父母所普遍缺少的教育哲學。雖然,這種教育哲學得到了許多家長的心理認同,但是,最終結果是:沒有幾個人真的有勇氣完全放手,讓孩子自由去飛翔,這不僅是孩子的悲劇更是家長以及教育的悲哀。

  那篇《坐在路邊鼓掌的人》,讀來細膩、真實,令人動容。而這位最受歡迎的女孩,以及作為家長的劉繼榮夫婦,無疑給許多中國家庭做出了榜樣——只要孩子是在一條健康、積極的道路上前進,家長又何必強求其排名的前後呢?放開手,給小鳥一片自由飛翔的天空,也給心靈一個解脫,讓“愛與自由”灑遍每一個角落,這才是教育的大幸。(台灣網網友:郭楊陽)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