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狼煙”需多管齊下

時間:2012-05-22 14:11   來源:台灣網

  這幾天,四川省成都市上空被一層煙霧籠罩,能見度很低,並且空氣中散發著一股草木灰的氣味。成都市環保局解釋,造成這樣的現象,是郊區農戶焚燒秸稈所致。(《華西都市報》2012年5月19日)

  十年前,我還在一個鎮政府工作時就曾參加過禁止農民燃燒秸桿的行動。2008年5月,我更是陪同領導連續幾天深夜守在田間地角,確保參加抗震救災的飛機能夠順利起降。當在網際網路上再看到一些城市被“狼煙”籠罩時,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相關部門似乎每年都在發“禁燒令”,為何“狼煙”依舊?造成“狼煙”年復一年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有沒有兩全其美的解決辦法?帶著這些問題,我在百度鍵入了“秸桿綜合利用”等幾個關鍵詞,不僅搜索出了眾多銷售秸桿粉碎機的設備廠商,而且還搜索出了兩份文件。一份是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意見》(國辦發[2008]105號);一份是國家發改委、農業部、財政部《關於印發“十二五”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的通知》(發改環資[2011]2615號)。兩份文件都對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作出了明確而具體的部署,進一步明確了“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是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和秸稈禁燒工作的責任主體”,並要求“把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作為推進節能減排、發展迴圈經濟、促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工作內容,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既然國家有這方面的政策規定,那為何一些城市的收割季節仍然濃煙滾滾呢?

  過去,秸桿是農民做飯的燃料,現在,很多家庭都用電用氣了,大量的秸桿不僅無處堆放,而且收拾起來費力費時費錢,不如一把火燒了當肥料。面對純樸的農民,我們可以説他們違反《環保法》污染空氣,也可以説他們不講道德影響他人,但在既要搶收又要搶種的“紅五月”,法不治眾與道德審判根本無法止住他們偷偷點燃秸桿的腳步。

  在印象中,家鄉的秸桿曾經很“吃香”,因為縣城有一家造紙廠,每年都要收購大量秸桿,鄉親們只要將糧食收割了,那些收購秸桿的人就會主動到府收購,鄉親們拿著秸桿換來的疊疊鈔票喜笑言開。為什麼這樣的場景現在沒有呢?那些造紙廠因為環保不達標可以關閉,但秸桿不止造紙一個出路啊?如果讓秸桿金貴起來,能夠變成實實在在的鈔票,農民朋友還會深更半夜去燃燒嗎?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燃燒秸桿並非只發生在成都,而是很多地方的普遍現象。要從根本上解決“狼煙”問題,僅靠職能部門每年發發“禁燒令”是不夠的,將希望寄于農民的自覺行為也是不現實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文件精神,大力實施秸稈綜合利用工程。比如,大力引進秸稈發電、秸稈飼料、秸稈制板等深加工企業,對這類企業除了享受相關優惠政策外,還給予適當價格補貼;比如,全面推廣使用秸稈粉碎機,將秸稈粉碎機納入農機補貼範圍,獎勵秸稈粉碎化處理的農戶,大力處罰燃燒秸稈的農戶等等。

  解決“狼煙”問題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相關部門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增強工作預見性和主動性。如果將上級的文件束之高閣,沒有真正解決問題的決心與誠意,來年五月的成都上空仍會迷霧濛濛。(台灣網網友:楊維兵)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