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生長壯大,公平的市場環境最重要

時間:2012-04-05 11:14   來源:長江日報

  近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廣西福建等地調研經濟運作情況,關於企業融資的一些講話引起人們的關注。他説,國內少數幾大家銀行處於壟斷地位,“獲得利潤太容易了”,中央已統一思想要打破銀行壟斷。

  中小企業對於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極端重要性。這些年,國家三令五申,拿出很多措施來幫助中小企業發展,也是為我國經濟社會的總體發展夯實基礎。作用很明顯,但本質性的改變仍然沒有到來,中小企業還在普遍“喊渴”、“叫苦”,各個層面仍在想辦法。

  社會普遍認為,中小企業需要關心和扶持。問題是,對中小企業來説,什麼才是真正的或最有效的關心和扶持?

  很多時候,關心和扶持被狹隘化理解了。給政策,給優惠,給它們各種資源,這就是關心和扶持。現在的很多中小企業在政策和資源上確實碰到這樣的現實問題,看到問題並想辦法解決當然比紋絲不動要好,但真正説來,這只是治標,滯後性、計劃性、臨時性的特徵較為明顯。這麼多年,有的地方不就是這樣做的,但效果幾何?

  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很多。無論是融資難,還是各種有形無形的不公平對待,無論是政策稅收問題,還是生存安全問題,每一個都很重大,也需要有針對性、可操作的措施和辦法。但對中小企業來説,這些問題其實都有共同的指向。企業要怎麼辦、辦成什麼樣子,這是企業自己的事情,在政府與市場關係越來越被清晰區分的今天,企業需要的並不是特殊“照顧”和“扶持”,它們需要的是公平的市場待遇和環境。

  長期以來,很多市場領域中小企業只能眼巴巴地望著,根本進不去,這樣的環境不能叫公平。中小企業來源於社會,它們身上代表了社會內部蘊藏的巨大活力和豐富的創造力,市場高度受控,等於是壓制了社會活力的釋放。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具有極大的靈活性,政府幾乎不可能讓有限的社會資源在眾多中小企業中實現最優配置,政府要做的應該是開閘放水,凡未禁止的市場領域最終都應該開放,讓中小企業在各個地方都能夠冒出來,為社會活力打開出口。

  公平的環境必然是企業能夠合法生長壯大的環境。一個企業要融資,就應該要有渠道,企業進入一級市場,它的産品或服務不會以莫名的理由禁止被購買,産品生産、流通的各個環節,不會被雁過拔毛,不會遭遇不該有的門檻,必要的生産成本之外,不必付出各種無謂的開支。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自身也有可能成為企業的“困難”和“麻煩”。有的地方,政府有時是不公平遊戲規則的制定者,有時又親自上場,在中小企業身上撈油水。關心中小企業,扶持中小企業,同樣需要政府反觀自身,革自己的命,把諸多不合理的東西清除出去。

  市場潮起潮落,有的風光,有的暗淡,都屬正常。如果中小企業根本就無法在市場立足,不合理的障礙都要打破。這是政府要做的事情,其他的事情交給企業,存亡興衰它們自己會操心。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