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為何“突擊”練書法

時間:2011-10-10 16:26   來源:台灣網

  暑假期間,筆者的一位大學生朋友忽然心血來潮,興衝衝地到新華書店去買來了幾本字帖,還到文具書店買來了幾本小學生初學書法時用的“描紅簿”,打算利用假期突擊練書法。問其為何“而今邁步從頭越”地練起字來,答曰:自己雖為肚子裏有點墨水的大學生,但一手“蟹爬字”實在丟人現眼,眼看就要畢業找工作了,萬一用人單位當場測試其字寫得如何,八成會因為這個“軟肋”而遭當場淘汰的“厄運”。臨陣磨槍,不快也光。抓住幾個月的時間,把字寫得像樣些,也算是對得起自己的大學生稱號吧。

  這雖然是個發生在筆者身邊的個案,但其中足以引發我們對弘揚漢字文化的一番思考。

  文字的産生是古代文明構成的要素。我國從甲骨文産生起,其間歷經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等等一直延續到今天,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這在世界上是非常了不起的。漢字獨具一格,有著強大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漢字本身並未一成不變,也一直在不斷地發展演變,愈加完美,堪稱世界眾多文字中的一絕。漢字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對中華民族的融合和團結統一起到過而且至今仍然在起著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漢字發展演化到今天,不但成為每一個華夏兒女學習傳承文化的工具,而且它還成為了富有特色、令人稱絕的書法藝術。

  然而,不能不指出的是,如今漢字的境遇可謂今非昔比,大不如前了。且不説書法藝術逐漸在走下坡路,就連鋼筆、甚至圓珠筆、鉛筆在書寫工具中的地位與作用也似乎可以被忽略不計。隨著電腦的“走進尋常百姓家”及越來越廣泛地運用,用鍵盤敲出來的漢字,大有取代用筆寫字的趨勢。小學低年級尚有寫字課,而到了中學,學生已習慣於使用電腦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電腦打出來的漢字清楚而整齊,所以就懶得一筆一劃地書寫了。老師呢,也在“與時俱進”,也懶得在黑板上用粉筆寫板書,而用上了多媒體教學(當然多媒體教學作為現代化教學手段是需要的)。現在,不要説成千上萬的大中小學生了,就連老師寫得一手好字的也不能説比比皆是了。

  但是,漢字真的不重要了嗎?我們真的可以很瀟灑地一概棄用鋼筆、毛筆書寫漢字而“換筆”改用電腦敲敲打打了嗎?答案當然是不!

  毋庸諱言,與其他文字相比,漢字的確難學難記。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為數不少的年輕人對學習本民族語言文字反而有所忽視。然而,漢字在當今世界依然煥發著無窮無盡的魅力。在韓國、在日本、在東南亞、在歐美、在全世界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出現了漢語熱。而且來華學習漢語(當然也包括學習漢字)的洋學子也年年增加。筆者所在的高校裏,有的外國留學生經過數年的漢語學習,不僅漢語的聽説水準讓人刮目相看,而且還寫得一手不錯的漢字。

  洋學子在勤學苦練漢語漢字,那麼我們自己呢,總不至於學起外語來不遺餘力,卻讓自己的母語表達水準和母語文字的書寫能力每況愈下吧。前些時候舉辦的復旦大學漢語知識比賽中,我們的大學生“不幸”馬失前蹄,輸給了洋學子。如果以後我們的大學生在中外大學生漢字書寫或書法之類的比賽中又一次敗北,那將是多麼地令人不堪設想的場景啊!

  俗話説,“字如其人”。而現在是千人一“字”,大傢夥都用電腦打字,連簽字也可來個“電子簽名”。這樣一來,字寫得不好的也可以“藏拙”了。但長此以往,漢字文化的復興,漢字文化的弘揚,漢字文化中所蘊涵、所熔鑄的智慧、生命力、創造力也將漸漸消失,這樣的代價我們付得起嗎?!

  因此,寫好用好我們的漢字,這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件關係到中華文明傳承和不斷發展與弘揚的大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提倡我們的大中小學生乃至我們每一個華夏兒女與漢字保持“親密接觸”,經常地練練字,力爭寫出一手好字,應該不算是一件要求太高和難度太大的事吧。 (台灣網網友:繆迅)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