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教師轉正究竟有多難?

時間:2011-09-14 17:01   來源:台灣網

  9月11日,河北蔚縣教育局就殘疾教師郭省代課20年未能“轉正”一事發函回應。蔚縣教育局在文中先後8次使用“臨時代課”字眼,強調郭省從上課第一天起,就是一名“臨時代課”教師。蔚縣教育局稱領導因同情其身體殘疾,在歷次清退代課教師時,保留了郭省的崗位。(9月11日中國新聞網)

  殘疾教師郭省代課20年未能“轉正”、依靠村民救濟生活一事被媒體報道後,立即引起網民關注。然而,蔚縣教育局在不足500字的函中,先後8次使用“臨時代課”字眼,而且特別強調郭省從上課第一天起,就是一名“臨時代課”教師。就是説,20年來,郭省“臨時代課”的身份一直未變。如果説此前當地官員曾表示郭省“轉正”會損害蔚縣的教師形象,那麼,蔚縣教育部門此次危機公關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則是損害了蔚縣的形象。作為教師娘家的蔚縣教育局何以對一名殘疾老師如此冷漠?!

  回應令公眾大失所望的還不止此。説到郭省為什麼不能轉正的原因,蔚縣教育局還拿出省市關於清退代課教師的文件,稱“郭省每次都在清退範圍內,其所在中心校領導鋻於其身體殘疾,生活中存在困難,出於同情,因而在歷次清退代課教師中,保留了郭省臨時代課教師崗位”。政策是冰冷的,但在以人為本的民本時代,作為主管的部門應捧出溫暖的善意來面對郭省的遭遇,何以端出冷若冰霜的架勢來敷衍塞責?連保留了崗位都拿出來説事,這是對郭省的施捨還是一種安慰?為何對郭省的奉獻視而不見?難道要郭省一輩子以代課教師的名義對當地政府感恩戴德不成?

  面對接踵而至的採訪與議論,郭省的回應顯得更加令人同情和感動。當有兩位當地領導突然來訪時,把郭省嚇壞了。他以為領導是來清退他的。可郭省此時更擔心的村裏的那些孩子們,他説:“清退我倒無所謂,但那些孩子們該怎麼辦呢?”筆者不禁要問,人與人的差距咋這麼大呢?!固然,要求蔚縣教育局立即在違反相關政策的前提下給郭省轉正,可能有些為難。但作為主管部門,完全可以換一種姿態,換一種腔調説話。一方面體察到郭省的難處,對他以殘疾之身為基層教育事業“獻了青春獻終身”的奉獻精神予以肯定,對媒體與全國網友的關注表示感謝,畢竟從大處説這對蔚縣教育的發展是大有裨益的;另一方面作出務實的承諾,將郭省的特殊情況向縣委縣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逐級報告,以期儘快作出特事特辦的處理。如此一來壞事就可能變成好事,公眾就會為蔚縣的形象加分。

  不過,郭省問題的最終解決,僅有態度還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當地政府網開一面,為郭省“重開前門”。殘疾教師轉正究竟有多難?難在改政策,難在有人著急,有人決策和有人負責。對此,教育部應該出面説話,重啟政策通道,為“郭省們”破例一回,推動仍在崗代課教師轉正問題的解決。這既體現政府對代課教師的關心和愛護,對他們曾經和正在付出的勞動予以認可和尊重,也是重視農村教育,促進社會和諧的應有之義。(台灣網網友:梁江濤)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