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月品月餅,但願祖國早團圓

時間:2011-09-13 09:04   來源:台灣網

  中秋節又稱“仲秋節”,時在農曆八月十五,故稱中秋。在中秋夜,人們沐浴著同一輪月光,共用象徵團圓的月餅,品嘗新收穫的瓜果,分享親情與友情,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也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食糧。人月兩圓的意境,自古就是中國人特別追求的美好人倫境界。圓潤澄澈的中秋明月,給人一種精神提示,以天上的圓月來促進人間的團團圓圓。

  在中國素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之説。在中國人的眼裏,素有“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賞時”之説,若説最亮的月亮,在中國人心目中一般認為,八月十五中秋節的月亮最圓。由於中秋是秋的節日,月光的盛宴,生命的神話,精神的嚮往,故而被注以思念的力量以及對圓滿最深的渴望,時至今日這一傳統仍在人民的腦海中徘徊。尤其在中秋夜,只要抬頭望向那輪滿月,心目中總有一種遐想,圓夢、圓滿是一種永恒的意念。

  常言,十五的月亮十五圓,可是今年就不一樣了,今年十五月亮是最圓的。當我們全家抬頭望明月時,心目中總有一種説不出來的味道。因為我們的祖國尚未團圓,祖國尚未統一,時至今日臺灣沒有回到祖國的懷抱,猶如一片飄零的秋葉,在臺灣海峽那邊飄零。

  賞月品月餅,是中華民族最美好的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民最為幸福的時刻。在八月十五那一輪月光下,我們雖然全家團圓,共浴月光的美好時刻,臺灣海峽那邊的骨肉同胞如何過中秋,始終是我們心目中的一個難以解開的結。如果祖國能夠實現統一,大陸和臺灣同胞在一起共同賞月吃月餅過中秋那多好啊!同時,也需認識到,中秋節的核心有著許許多多得意味,但最集中最中心最美好的莫過於賞月第一象徵,意味著團圓。一個大家庭,一個偉大祖國,能夠團圓圓圓比什麼都重要。

  當舉杯望明月時,總有一股思緒纏繞在人們的心頭。因為中秋節還有另一個特徵,就是尋根。從賞月到祭月,再到拜月,在華夏文化中,月亮與故鄉永遠連在一起。吾心安處是吾鄉。每個人真正的故鄉,不僅是自己的誕生地,他適合每個人的傳統心理,如地理的位置,祖籍的根,以及人們思念,追尋,總是在和尋根連在一起的。如福建廈門獨有中秋習俗博餅,意味著重在回歸傳統精髓,博餅是廈門人幾百年來獨有的中秋傳統,也是廈門人對歷史的一種傳承,也更是精神的誕生地。如果背井離鄉,就意味著孤寂傷感、自我迷茫。

  自古以來,漂泊遊子望月尋根、寄託鄉愁,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靈感源泉。它在啟示囿于困境的炎黃子孫,不要忘卻祖宗的教誨,不能讓自己超越時空,總要尋祖歸根。尋根不只為單純求得心靈歸宿,更為重要的是要尋祖落葉歸根。今日的中華兒女,更須腳踏實地,為國家的統一而努力,為富民強國而奮鬥不息。

  歷史的潮流滾滾向前,如今已經進入到21世紀的新時期。但祖國至今尚未統一,兩岸尚未走到一起,實在令人焦慮。我們在歡度中秋佳節之時,更需要捫心自問,要走好腳下每一步,要多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而努力。更要在“人長久”、“共嬋娟”的追求下,早日實現祖國完整統一。(台灣網網友:趙虎啟)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