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民出任IMF高官不代表中國權重增加

時間:2011-07-13 13:23   來源:台灣網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昨日(7月12日)宣佈提名現任總裁特別顧問,來自中國的朱民為IMF副總裁人選,如果此項提名獲得通過,朱民將成為IMF在1944年成立以來首位出任副總裁的中國籍人選。

  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人選出任IMF的副總裁,這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中國的重要性。IMF建立60多年來,雖然對於促進世界經濟和諧發展,特別是在幫助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上作出過不少努力,但由於它基本上是由美國為代表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所控制,特別是在全球建立了以美元為主導的全球貨幣流通體系以後,它在很大程度上已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操縱全球經濟格局的一個工具,因此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經濟平衡的考慮是相對薄弱的,但事實已經證明,這種框架從根本上説也不利於西方自己的利益,2008年發端于華爾街的一場金融危機之所以會迅速擴散,成為一場幾乎波及全球的重大危機,至今在一些國家傷痛未平,與美元在全球市場上佔有的這種強勢地位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自危機發生後,包括中國在內的諸多國家強烈呼籲對IMF進行改革,包括增加發展中國家的權重,改革特別提款權等,並且取得了一些進展。現在,一位中國籍人士成為IMF的副手之一,這也顯示了這個國際金融機構進一步改革的努力,尤其是在拉加德替代卡恩出任新總裁後正在努力營造其新氣象的決心。

  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的一點是,IMF作為一個國際經濟組織,它的議事規則必須遵守國際組織的法定程式。IMF以各國或者各個經濟體在這個組織中的出資份額來安排每一個參與者的議事權,在這一點上,它類似于一個股份公司。美國之所以能夠在這個組織中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並且至今仍握有“一票否決”權,這與它在這個組織中的投資份額有直接的聯繫。當然,美國在得到這種好處的同時,也接受了另外的制約,比如具有美國籍的人選不能出任IMF的總裁,這也為這個國際組織建立起了相對公平的議事規則。現在,一位來自中國的人選出任IMF的副總裁,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這個總的議事規則。説得極端一點,當中國與其他國家在IMF內發生利益衝突的時候,朱民這個“中國人”不可能動用他副總裁的有限權力來維護中國的利益。
 
  朱民出任IMF的副總裁,固然可以認為是中國的一份榮耀,但更主要的還是他個人的成就。資料顯示,朱民長期從事銀行實務工作,他在國內曾經擔任過中國銀行副行長,負責財務和司庫、風險管理、內部控制、法律和合規,以及戰略和研究等工作。其後他曾擔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負責國際事務、政策研究和徵信事務。朱民還在世界銀行工作過6年,並在2010年加入IMF,任總裁特別顧問。這种經歷使他在政府國際政策制定和金融市場管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長期在國際金融機構任職也使他具備了很強的管理和溝通技能,就像拉加德所説的,朱民“對IMF的機構制度有著深刻的見解,我期待著得到他的建議。”很顯然,拉加德在履新之際挑選朱民,看中的是他的個人能力,而不是為了增加中國在IMF中的權重。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