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晚會、元宵晚會已經收官,賀歲大片、喜劇電影仍在上映;趙本山宣佈“退役”,郭德綱持續鼎力;相聲小品不斷搭出新班子,“開心麻花”小劇場形式逐漸為人們所熟悉;《泰囧》創造的票房佳績剛過,《西遊降魔篇》又大有迎頭趕上之勢——今春的“聯歡季”,人們把關注力更多地聚焦在一個詞語上:喜劇。
喜劇,自世界三大古老劇種——古希臘戲劇、印度梵劇和中國戲曲成型之時便開始發源。古希臘著名喜劇詩人阿裏斯托芬的多部重要的喜劇作品,如《鳥》、《蛙》等,對雅典城邦的重大政治社會問題進行批判和議論,與雅典市民社會初建的精神不謀而合;印度最偉大的梵劇《沙恭達羅》中,多處穿插喜劇角色的獨白表演,以獨具藝術魅力的手法諷刺著世襲制;在中國戲曲中,主要以“醜”這個角色行當擔任的喜劇任務,對戲曲故事中的人物,尤其是封建統治階層的昏聵,進行淋漓盡致的揶揄調侃。可以説,針砭時弊,以幽默的形式揭露現實社會中陳舊的、非理性的、荒誕的現象,喜劇精神自發端起便堅持著現實主義的本質。歷經多少個世紀的流變,從戲曲到話劇,從曲藝到影視劇,凡有喜劇因素大放光彩的地方,必能深刻感受到針砭時弊這一現實主義精神。
文藝學家諾思羅普 弗萊如此解釋喜劇的運動方式:喜劇衝突是新舊兩種道德力量或社會勢力的衝突,是從一種社會形式走向另一種社會形式。馬克思在這個問題上也曾指出:“歷史不斷前進,經過許多階段才把陳舊的生活形式送進墳墓,世界歷史形式的最後一個階段就是喜劇。”揭露假、醜、惡的東西,以一把鋒利的解剖刀對社會生活中腐朽、落後的現象進行無情鞭撻或者善意批評,喜劇的審美價值首先在於這種對現實的敏銳力和巨大的勇氣。幽默,輕鬆,詼諧,喜劇所呈現出的外在形式特點,更表明喜劇精神所達到的拈花微笑的態度。樂觀主義精神是喜劇精神另一個重要方面,認識生活,更勇於承受,善於反思,相信人的力量,以更高的智慧在現實生活錯綜複雜的矛盾和難以擺脫的煩惱中,保持清醒,保持理性,在嬉笑怒罵中傳達一種更為深沉的快樂。
喜劇不應僅僅是滑稽逗笑、語言嘲弄或對社會表像簡單誇張的再現。中國喜劇一直堅持著深刻的現實主義。著名戲劇大師陳白塵先生的作品《陞官圖》,把官場交易、官僚政治的複雜與醜惡揭露無遺,相對於角色人物可笑的言行舉動、故事情節的荒唐與巧合,作品的生命力更基於對國統區官場現實深刻的思考,它甚至揭示了永恒的人本困境。當前,爭論誰才是舞臺的“一代宗師”,哪部片子堪稱“喜劇之王”,何種表現形式為觀眾所接受,以及哪句“俏皮話”容易出彩,都或多或少偏離了喜劇的現實主義精神。喜劇作品要保持對現實的敏銳程度,對複雜現象的認識能力,保持更高的機智與理性,才能回歸真正的喜劇精神,贏得觀眾認可,經受住時間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