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囧”和解

時間:2012-12-28 10:41   來源:經濟日報

  最近的電影市場,電影《泰囧》無疑是最熱的話題之一。票房之巨、觀影人數之多和投資方股價上漲之快,都讓人瞠目。從藝術的角度説,這部電影尚有諸多瑕疵,但從商業的角度看,它無疑是成功的。不少專業人士紛紛總結原因,有説宣傳發行給力的,有説喜劇討巧的,也有説檔期合適的,也有説觀眾一味偏好娛樂的。可在筆者看來,此片的熱映,首先要歸因于電影的故事和價值觀滿足了主流觀影人群放鬆精神的需求。

  根據有關統計,年輕的上班族是觀影人群的主力。他們大都有嚴格的上班時間,工作和生活壓力較大,週末去趟影院,往往還要在路上花一兩個小時,對他們來説,真正能用來放鬆、休閒的時間實在稀缺。平均可支配休閒時間越少,休閒、放鬆的需求越是剛性,再加上工作生活帶來的精神壓力,讓放鬆幾乎成了他們休閒時段的第一選擇。

  作為一部喜劇,《泰囧》並未止步于通過搞笑來讓觀眾宣泄心情。其對現實的關照,價值觀的平衡,以及與現實和解的努力,都讓觀眾在更深層次上舒緩了神經。在這一方面,此片與《失戀33天》異曲同工。

  此片中的情節和人物,都讓觀眾感覺並不陌生。各類角色在電影中相互利用、爭鬥,為各自利益與同窗反目甚至失掉親情,不僅讓不少職場人看到了熟悉的影子,還讓他們在笑聲之後,思尋精明與愚蠢的含義。而電影中展現的對資訊洩露、騷擾跟蹤和有毒商品的恐懼,也體現了普通人的焦慮。

  但觀照並非照搬。在本片中,創作者對現實中的矛盾進行了藝術化的處理。在上一部《人在囧途》中,問題經常無法解決,人物的高低貴賤也界限分明。這種衝突帶來的張力會不時拉緊觀眾的神經,縱有幽默也難讓人真正放鬆。而在這部戲裏,有錢的和沒錢的能同吃同住、相互照應,即使有分歧,臉上也沒有互相鄙夷的神色;對手間的競爭雖然壞招頻出,但絕非不擇手段,真有人落難,還會施以援手。一句話,創作者能用寬容的態度展現相互衝突的觀念,併為劇中各類人物都留足了溝通的空間與達成和解的可能。

  不管是劇中人還是觀眾,只要身在職場或人生的“囧途”,都難免焦慮糾結,都會期待與“囧”和解,期待寬容,期待與家人、朋友、對手有一個平和而圓滿的結局。而《泰囧》平衡的價值觀和寬容的態度,正滿足了觀眾“和解”的心理需求,也就更容易讓大眾接受。

  與現實之“囧”和解,也是與常在“囧境”的自己和解。就像沃爾科特的詩中所寫的那樣,“那時日總該會來,你帶著歡喜,迎接你自己回到,你自己的門前,你自己的鏡中,你和另一個自己相視而笑……你會重新愛上這個陌生人,他曾是你自己。”

  這種和解,才是真正的放鬆。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