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票價“解禁期”莫成漲價“發情期”

時間:2012-04-26 11:07   來源:齊魯網

  今年進入了國家發改委規定的旅遊景區票價3年一調整的第二個“三年解禁”期。記者採訪發現,伴隨著新一輪旅遊旺季到來,在三年大限到期後,全國部分景區門票已開始上調。未來數月內,全國將有超過20個知名景區門票漲價,漲幅從20%到60%不等。專家分析認為,今年國內將出現新一輪景區漲價潮。(齊魯網相關新聞:全國超20個知名景區門票將漲價 最高漲幅達6成)

  隨著“三年解禁”期的到來,國內許多景區紛紛開始“發情”,將壓抑很久的門票漲價衝動盡情發泄出來。而在此前,一些按捺不住的景區已經開始先嘗“禁果”,比如井岡山門票漲了,臺兒莊門票也漲了……一些頭頂“世界文化遺産”桂冠的景區,更是“漲”性大發,直接邁過了聽證等門檻,也不在乎民意接不接受,門票大幅漲價沒商量。

  在當今市場經濟時代,作為公共産品,景區以贏利為目的也在情理之中。問題在於,直到如今,中國的景區仍然習慣於只靠提高門票價格來增加收入;而且,每個景區門票漲價,似乎都有其冠冕堂皇的理由,如彌補保護資金缺口、償還建設債務、新景區開發壓力大、財政可支配財力有限、現有門票收入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文物古跡保護維修資金需要、門票價格與同類景點相比偏低……等等,似乎門票不漲價,景區就活不下去了。

  勿庸諱言,隨著景區行銷方式的不斷創新,各地景區的內在品質、文化內涵、服務品質等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為了體現“物有所值”,其消費價位也應與景區的品質相匹配,適度提高門票價格也是理所當然的。然而,有了充足的理由,也不能説漲就漲;特別是,票價身陷“三年必漲”怪圈,更讓人們難以理解。畢竟,票價調整“解禁期”,並不是漲價“發情期”。退一步講,即便票價調整是合理的,也要按程式辦事,僅僅借助於行政部門的票價“解禁令”,再由有關部門和景區經營者“關起門來定價”,將高價門票強加在消費者身上,早就被證明是行不通的。

  為此,各地景區應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徵求民意,在此基礎上,召開各地多方代表參加的協調會,通過公開聽證的方式,確定門票調整方案。即便是將聽證會開成了“聽漲會”,也要將漲幅定在合理的空間,如果漲幅達到20%、甚至60%,消費者難以接受,顯然難過聽證這一關。再者,即便是各地景區漲價程式沒有問題,但是否存在消費者“被聽證”現象呢?比如,如果不實行“異地聽證”,對於外地消費者來説,就是一種“被聽證”。

  五一小長假在即,標誌著已進入旅遊旺季,特別是節假日出遊,已經成為人們休閒的主要方式。而旅遊旺季,也成了景區集體漲價的“旺季”。問題是,一路高漲的票價,影響的不僅是遊客的興致;如果票價身陷“三年必漲”怪圈,也很可能導致景區陷入價格高、人氣低、生存難的尷尬境地。因此,各地景區與其一味地考慮調整價格,不如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營運模式的創新,例如,可以再謀劃一些活動項目、遊客參與性的項目以及積極的消費項目,不斷提升景區內在的魅力和外在的吸引力。畢竟,景區要長遠發展,還是應當走公益和商業化兼顧的雙贏之路。(汪昌蓮)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