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已拋棄“臺獨”?“爺們”緣何躥紅臺灣?(12/2—8)

時間:2013-12-09 07:40   來源:台灣網

  上周,適逢《開羅宣言》發表70週年,兩岸同時舉辦了豐富多樣的紀念活動。民進黨舉行的七場關於兩岸議題的“華山會議”落幕,何時拋棄“臺獨”黨綱再受熱議。臺灣“經建會主委”管中閔因為“爺們”一詞,成為島內媒體人物。

  兩岸共同紀念《開羅宣言》

  中美英三國首腦發表于1943年12月1日的《開羅宣言》,是近代以來第一份明確臺灣是中國領土、日本侵佔臺灣屬非法且必須歸還中國的國際法文件。在該宣言發表70週年之際,海峽兩岸中國人不約而同將紀念活動推向高潮。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汪巍3日在香港《文匯報》刊文表示,日本以《開羅宣言》不具法律效力作出質疑,是毫無道理的,因為在一般的國際法教科書中,公約、條約、宣言、公報等都屬於廣義的條約,有其法律效力。香港《大公報》2日指出,對於日本右翼分子而言,《開羅宣言》如芒刺背,對於“臺獨”分裂勢力而言,《開羅宣言》好比“緊箍咒”;兩岸共同維護《開羅宣言》的權威,不僅為了緬懷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更為了發揮《開羅宣言》匡扶正義、嚴懲侵略的法律武器作用。

  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員張力強調,中美英三國領導人在參加開羅會議後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媒體宣佈《開羅宣言》,説明其絕不僅是新聞紙,而是具有國際法效力的文件。臺灣《中央日報》發表社評指出,《開羅宣言》的存在及意義是無法被否定的,更不像“獨派”所言只是“新聞公報”而已。70年前中美英三國領袖宣示日本必須無條件投降,並將竊自中國的領土,包括東北、臺灣、澎湖和附屬島嶼歸還中國;70年後,美國和日本卻又針對釣魚島問題聯手對抗中國,這固然是國際政治的詭譎,更是歷史的諷刺。

  民進黨已經拋棄了“臺獨”黨綱?

  民進黨舉行的七場關於兩岸議題的“華山會議”上周落幕,據説將於下月發佈兩岸路線的“新決議文”。

  香港《大公報》6日發文指出,島內輿論呼籲民進黨應趁這次時機徹底反省,拋棄“臺獨”黨綱,制定切實可行的有利兩岸和平的政策;但民進黨內聲音卻認為,根據新法取代舊法的基本原則,“臺獨”黨綱已經被“臺灣前途決議文”取代,言下之意,民進黨其實已經“處理”了“臺獨”黨綱,外界不要再在這個問題對民進黨“窮追猛打”了。民進黨這種觀點完全是在玩“文字遊戲”,毫無反省。

  文章認為,民進黨調整兩岸路線的關鍵,是要徹底改變從“臺獨”角度看待問題的機械式思維,這是一項巨大的思想改造工程,需要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才有復活的可能。對於大陸“如果民進黨放棄‘臺獨’,大陸願作出正面回應”的善意承諾,民進黨人應仔細斟酌,切不可當耳邊風。

  “爺們”緣何躥紅臺灣?  

  臺灣今年的GDP守不住2%的底線,“立委”們提案刪掉“經建會主委”管中閔的年終獎金以示懲罰。對此,管中閔回應:“我連下臺都敢,做爺們還怕這個。”一句“爺們”自此釀成風波,成了臺灣近日最走紅的用語。

  臺灣《經濟日報》5日社論説,熟悉臺當局部門分工的人都知道,“經建會”的主要任務是掌管臺灣發展的整體計劃,而且絕大多數是以長期計劃為主,主管的負責人應該為這些政策的成敗負責,但這與臺灣現在的“悶經濟”並沒有直接關係。臺灣經濟表現不佳,“立委”借著審查預算的機會把“經濟部長”與“經建會主委”的年終獎金給刪了,除了逞一時之快,還能産生什麼實質的作用?這些財經官員們的財經政策會因此而變得更為謹慎?或是更有辦法嗎?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5日社評認為,管固然用語不當,但民進黨“立委”拿臺當局官員的年終獎金開刀,只是一種嘩眾取寵的作秀,可以説是小鼻子小眼睛的心胸。而且,如果認真追究,臺灣經濟不景氣,民進黨難道完全沒有責任嗎?

  人民日報海外版6日發文説,管中閔大概用的是“爺們”的原意男子漢,表明自己有擔當,會為臺灣經濟不景氣負責任,沒想到惹出不少是非。臺灣人不太懂“爺們”的意思,很多人見到“爺”字,就會想到“官老爺”、“大老爺”,綠營見獵心喜,狂批馬英九的官員高高在上,老爺心態。有媒體認為,臺灣比“爺們”風波更嚴重的,是經濟成長的無起色。管中閔坐領高薪,損失一點年終獎金,自不足惜。但是,經濟欲振乏力,受苦的是升斗小民。在這種情況下,官員為個人年終獎金説得那麼悲壯,卻絲毫沒有為經濟疲弱表示愧歉的意思,看在民眾眼裏,是何滋味?爺們,你們應該在乎的,是自己的能力與權力是否相稱,不是年終獎金。 (台灣網 趙靜)

更多七日視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