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蔡謝“三搶一”“馬王鬥”尋而無解(11/18—24)

時間:2013-11-25 08:17   來源:台灣網

  民進黨蘇蔡緣何怯戰“七合一”選舉,國民黨“馬王鬥”解套方案如何找尋,民進黨對甘比亞“斷交事件”一副見獵心喜的姿態......都成為上周島內社會關注的熱點。

  甘比亞與臺“斷交” 民進黨見獵心喜?

  上周對臺灣來説,最大的“外交”事件莫過於甘比亞與臺灣“斷交”了。島內輿論指出,這件事會引起如此廣泛的關注,主要是臺灣最近5年多在“外交”上有非常突出的表現,因此該消息一齣,才會大出各方意料之外;而民進黨一副見獵心喜的心態,似乎將此事視為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也引發各方議論。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1日社評指出,無可諱言,甘比亞與臺灣“斷交”是挫敗,但不能因此推論馬當局“活路外交”的失敗,難道連續5年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參加睽違42年的世界民航組織大會以及與新加坡、紐西蘭簽署經濟合作協議等,都不是成就嗎?民進黨的反應最為莫名其妙,他們認為甘比亞“斷交”證明了馬英九的“外交休兵”是失敗的政策,甚至於用“外交休克”來形容。在這件事情上,本來不應該有朝野之分,大家應該立場一致,因為受到傷害的是全體臺灣人民,而不是只有執政黨而已;然而民進黨的心態卻是見獵心喜,顯然是患了嚴重的失憶症與紅眼症。

  蘇蔡為何怯戰“七合一”?

  綠營基層力拱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與前主席蔡英文投入臺北和新北二市的選戰,期盼發揮母雞帶小雞的效果。豈料蘇貞昌説“黨主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全臺灣走透透來助選”,蔡英文至今也不願針對是否投入選舉表態,到底兩人怯戰還是另有盤算?

  臺灣《中國時報》22日指出,蘇蔡怯戰的理由很簡單,因為民進黨明年將改選黨主席,而掌握黨權等於取得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入場券;當蘇蔡兩人投入“七合一”選舉,也等於放棄明年黨魁選舉,這一切有著精密的政治盤算。回想一下,1997年民進黨曾在地方選舉中拿下12席的輝煌戰績,替2000年執政權奠基,對照如今蘇蔡怯戰,令人不勝唏噓。蘇蔡不敢投入“七合一”選戰,不論有何盤算,都代表兩人心中只有個人,沒有民進黨。

  蘇蔡謝黨魁“三搶一”悄然展開  

  核四議題已降溫多時,但謝長廷卻于19日大動作提出核四“釋憲”案,重燃核四戰火,這一行為被外界解讀為可能是謝長廷欲競選明年民進黨黨魁的試金石。民進黨主席之戰,若從蘇謝或蘇蔡之爭變成“三國演義”,會對結果産生怎樣的影響?

  香港中評社20日分析指出,正當蔡英文競逐黨魁日益明朗化之際,其政治盟友謝長廷也展現角逐黨魁雄心。據了解,謝已私下跟蔡英文表達想參選黨主席的意願,並透過相關人士向黨內最大派系新潮流釋出合作的可能性;但因時間太早,新係未回復,這是否意謂新係不可能與謝係合作,有待觀察。民進黨主席之戰,若從蘇謝或蘇蔡之爭變成三國演義,蘇蔡謝同時競逐,情勢對蘇貞昌有利,蔡謝相互瓜分票源。綠營人士就不諱言,蔡英文想選黨主席必須先擺平謝,對謝長廷在意的兩岸議題或職務釋放更多善意。

  “馬王鬥”解套方案尋而不得?

  馬王纏鬥不休,國民黨上下已是不堪其擾。12月4日王金平“黨籍案”就要在臺北地方法院登場,黨內人士紛紛出招,加緊建議各種“內部解決”辦法,爭取開庭前讓馬王矛盾解套,為國民黨畫上“止損點”。但馬王陣營各有堅持,加上事情僵了這麼久,利益考量混著意氣相爭,要平穩化解雙方的矛盾難上加難。

  人民日報海外版21日發文指出,馬王纏鬥至今,很難讓人看到贏家,輸家倒是一片。被國民黨考紀會撤銷黨籍後,王金平多次拒絕黨內大佬調停,也放棄黨內申訴渠道,徑直向臺北地方法院申請“假處分”,暫時保留住了“立法院長”的寶座和國民黨黨籍,“馬王纏鬥”從此陷入僵局。結果,社會上負面輿論紛紛,國民黨內各派勢力蠢蠢欲動,“七合一”選舉提名就在眼前,國民黨再也禁不起折騰,“團結”成為黨內最大聲音。一場政爭搞得全社會資源陪綁,只要是有份于這場政爭的各方,都欠臺灣社會一個道歉。

  臺灣又成美國廢舊軍備垃圾的接受者?

  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上周通過“向臺灣出售4艘佩裏級巡防艦”的法案,臺灣軍方21日透露,美方將於2015年交貨。美國堅持對臺軍售,嚴重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嚴重干涉中國內政,嚴重危害中國國家安全;而且據統計,自馬英九上任以來,臺灣對美軍購已超過5000億新台幣,這對於財政捉襟見肘的臺當局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香港《大公報》21日指出,近年臺灣經濟復蘇緩慢,龐大軍購開支已壓縮島內經濟與社會福利預算增長的空間。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步向前的歷史潮流下,以大陸為假想敵來採購美國軍備的政策和思維其實已經過時。而且“佩裏級”巡防艦已服役27年,是美國海軍即將淘汰的“老爺艦”,臺灣又成為美國廢舊軍備垃圾的接受者;但美國眾議院卻“美其名曰”軍售案有助於臺海安全,這根本就是混淆是非。大陸方面多年來呼籲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簽署兩岸和平協議。臺當局應抓住當前兩岸和平局勢,摒棄舊思維,接過大陸的橄欖枝,不要當美國的棋子。(台灣網 趙靜)

更多七日視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