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能茶業新發展 | 現場評論M
2025-11-17 21:29: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當兩岸青年站在紫陽樓前,望著那方清澈的水塘,朗誦這篇《觀書有感》,倣佛能看到朱熹當年在塘邊苦讀的身影,感受到他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在這里,歷史與自然相融合,文化與風景相輝映。它不僅承載著朱熹的理學思想,也承載著人們對傳統文化的敬畏與傳承。
樹高千尺有根,水流萬里有源。南平是全國著名茶區、武夷山是萬里茶道起點。晴空萬里,青山逶迤,下梅村在茶香中孕育商貿傳奇。青石板路蜿蜒向前,兩旁的明清古民居錯落有致,雕梁畫棟間流淌著歲月的痕跡。溪水潺潺,穿村而過,小橋流水人家,宛如一幅動人的水墨畫卷。
兩岸青年一行人漫步在這古色古香的村落中,祠堂門樓雕梁畫棟,木刻窗欞精雕細琢。當年,晉商與當地茶商在這里驗貨裝船,開啟萬里茶路的傳奇。如今,吞吐萬擔的碼頭,雖不見昔日的繁忙,在這里依然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
奮進正當時。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優化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等作出部署。在武夷星智能產品中心,兩岸青年來到自動化生產車間,對眼前景象連聲驚嘆。沒有震耳欲聾的喧鬧,沒有揮汗如雨的搬運,從茶葉分揀到組裝成型,一條流動的U形總裝線串聯起各個環節。
南平市為了便利臺胞來武夷山交流、創業,推出了大量的惠臺利民舉措,不斷拓寬閩臺交流渠道,持續優化兩岸青年往來,越來越多臺灣同胞被這里廣袤茶田與惠臺政策所吸引,積極主動選擇在南平市投資創業,安家樂業。(文/鐘廣勝)
[責任編輯:李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