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一聽“統一戰線”就“炸毛”?臺陸委會這“病”,得治!

2021-01-13 14:0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快評第1156期】

  

  日前,中共中央印發了修訂後的《中國共産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遵照執行。臺灣陸委會對此強行“蹭熱度”,誣衊攻擊大陸對臺進行所謂的“統戰”,在1月13日的國臺辦發佈會上,發言人朱鳳蓮對該説法進行了批駁。

  由於民進黨當局持續打擊島內客觀報道大陸發展情況的媒體和個人,導致廣大臺灣民眾大部分時間只能通過綠營特定媒體和平臺,查看關於大陸的消息。聽慣了民進黨當局的“一面之詞”,導致許多臺灣同胞對“統一戰線”的概念內涵並不了解,甚至出現認知偏差。

  朱鳳蓮表示,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統一戰線,其實就是凝聚人心、匯聚力量,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共同致力於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

  在最新印發的《中國共産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中,有關對臺統一戰線工作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精神,體現了中央一貫的對臺大政方針。朱鳳蓮表示,新時代對臺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廣泛團結海內外臺灣同胞共同反對“臺獨”分裂活動,不斷地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最終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這也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

  事實上,“統一戰線”概念由來已久,最早由恩格斯提出,並在中國革命、抗戰實踐中,不斷被豐富。在《共産黨人》發刊詞中,毛澤東根據中國的歷史和社會狀況,深刻揭示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特點,總結了中國共産黨18年來的主要經驗。“十八年的經驗,已使我們懂得: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産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三個主要的法寶。這是中國共産黨的偉大成績,也是中國革命的偉大成績。”

  統一戰線在中國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比如在國民革命時期,形成了國共統一戰線;在土地革命時期,形成了工農民主統一戰線;在抗日戰爭時期,有著名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解放戰爭時期,有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新中國成立後,在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共産黨提出了愛國統一戰線。它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聯盟,是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2015年5月,中共中央印發了《中國共産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對鞏固和發展統一戰線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1月,中共中央根據在新時代出現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對《條例》進行新一輪修訂,對於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廣泛力量支援,具有重要意義。

  《條例》是一部具有基礎性、全局性、綱領性的黨內文件,是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的基本遵循。但在臺灣陸委會口中,《條例》似乎變成了專門針對臺灣地區的“地方性”文件。民進黨當局不僅牽強附會,更添油加醋,刻意混淆“統一戰線”與被民進黨污名化的“統戰”關係。

  朱鳳蓮表示,民進黨當局長期以來慣於抹黑誣衊大陸統一戰線工作,企圖挑動兩岸民眾對立,是不會得逞的。(台灣網評論員 高旭)

[責任編輯:高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