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被改名降級?民進黨自斷中華文化根脈

2020-12-07 14:5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快評第1080期】

資料圖:臺北故宮博物院。(圖片來源:網路)

  民進黨當局最近因為獨斷專行進口瘦肉精豬肉一事,激起島內民意全面反彈,搞到焦頭爛額。但即使這樣,也沒阻止民進黨當局繼續“反中”政治操作。

  據臺媒報道,在民進黨當局推動“行政組織改造”的過程中,臺北故宮博物院將不但會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而且還將會遭到降級處理,從原先直屬臺灣行政主管部門,降格改為隸屬文化主管部門,由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此舉被視為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又一重大部署。

  消息傳出,輿論譁然,臺當局文化主管部門和臺北故宮博物院連忙出來“滅火”,表示沒有定案。而臺當局行政主管部門雖然也澄清從沒有討論任何改名方案,但也回避了降級改隸屬的問題。

  事實上,民進黨想動臺北故宮博物院早已不止一日。陳水扁執政時期就想將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名為“福爾摩沙展覽館”“萬國博物館”,還要將之一分為二成“臺灣館”和“中國館”,把館藏文物一分為二成“臺灣文物”和“中國文物”,後迫於壓力沒有得逞。

  蔡英文上臺後,“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名之議死灰複燃。民進黨籍的前院長陳其南,曾經要推動“故宮臺灣化”以及“土著化”,不但主張“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名,而且還提出“閉館三年”、“國寶赴日參展”而引發強烈爭議,而不得不下臺。

  澳門《新華澳報》對此發表評論指出,民進黨當局在《反分裂國家法》的震懾之下,不敢明目張膽地宣佈“臺獨建國”。但“溫水煮青蛙”式地進行“漸進式臺獨”的伎倆,卻仍然在進行中。而將“臺北故宮博物院”降級改名,就是“切香腸”的手段之一。因為現時臺北故宮博物院屬於臺灣的“部會”級別,一旦降級改隸屬於“文化主管部門”,成為一個司處級的機構,那就等於是一個普通的文化單位,有強烈消除其與中國大陸關聯的意味。

  中華文化是兩岸人民共同的精神原鄉,它流淌在我們的血液裏,是華夏兒女立身做人的精神源泉。如今,民進黨當局經“放風”試探社會反應之後,可能暫時不會改名,但是會推動降級進程。民進黨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下手,是企圖用漸進式的“文化臺獨”,自斷文化根脈,一點點地消除兩岸中國人過去的共同記憶,隔斷兩岸過去、現在、未來共同的紐帶。

  民進黨此舉不僅進一步破壞兩岸關係,而且會荼毒臺灣年輕一代,使得部分被蒙蔽的臺灣青年曆史記憶混淆和國家認同扭曲,如此倒行逆施、數典忘祖的行為,必將遭到兩岸同胞強力反對,也必將受到歷史的審判和清算。(文/石葦)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