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説透了!“武統”臺灣什麼時候開始?解放軍專家權威解讀

2020-04-15 14:2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快評第734期】

  

  説透了!“武統”臺灣什麼時候開始?解放軍專家權威解讀。(圖片來源網路)

  當前,新冠疫情導致國際局勢及臺海局勢發生深刻變化。因民進黨當局種種冷血作為,在網路上激起強烈民憤,“武統”聲音再次水漲船高。

  對於這一輿論變化,火箭軍退休研究員、中國核戰略專家楊承軍日前在媒體發文,詳細論述關於“武統”的諸多細節問題。包括,對臺海區域局勢發展的判斷、統一的必然性、對臺鬥爭的思考和建議、“武統”的6項觸發條件、“武統”的準備以及戰後治理等問題。

  楊承軍指出,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實現國家統一的戰略進程中光明磊落、理直氣壯。在全球抗疾形勢下,我們必須密切關注臺灣當局動向、客觀分析帝國主義軍事干預的形式和程度,務實做好“武統”準備,科學決策戰後治理,以及恢復經濟,處置罪犯、部署駐軍、穩定治安等,切實深化、細化對臺鬥爭。

  

  説透了!“武統”臺灣什麼時候開始?解放軍專家權威解讀。(圖片來源網路) 

  對於臺海當前及下步局勢的戰略判斷,專家有以下戰略判斷:

  其一是臺灣當局必將更加孤立。

  民進黨從2016年5月20日上臺至今,臺灣丟掉7個所謂“友邦”,只剩下15個了;疫情中對大陸同胞和美國展現了兩種截然相反的嘴臉;通過瘋狂攻擊世衛組織領導人向美國示好;頑固堅持“臺獨”立場,不斷推進“去中國化”進程;企圖“以武拒統”,推出了“防衛固守、重層嚇阻”新軍事戰略,投入近萬億新台幣引進、發展武器裝備,多次組織針對大陸的軍事演習等,這些作為都將讓臺當局進一步陷入內外交困的境地。

  其二是美國干預程度加深,但不會為臺灣與大陸宣戰。

  今年3月26日,特朗普簽署了“臺北法案”,公然挑戰聯合國“一個中國”國際法及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大陸一旦啟動“武統”,美國、日本對臺支援將集中體現在情報資訊和武器裝備上,不會為了臺灣對中國宣戰,因為他們會顧慮戰爭成本和後果。

  

  説透了!“武統”臺灣什麼時候開始?解放軍專家權威解讀。(圖片來源網路) 

  對於島內情況,專家指出,民進黨的“臺獨”綱領不會改變,島內民眾對一個中國的認同感將下降、島內政壇不會出現為國為民、抱負遠大的政治家。活躍在臺灣政壇上的大都是唯利是圖的政客。

  以上是專家對於島內、島外局勢發展的基本判斷。概括起來,就是錯綜複雜,充滿變數。但對於大陸來説,實現祖國統一的目標和決定絕不會改變。

  專家指出,多年來,民進黨當局把我們提出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視為軟弱可欺,反而更加變本加厲、肆無忌憚地加速推進“臺獨”進程。

  對於“武統”的觸發條件,《反分裂國家法》中曾有過明確説明,既包括了臺灣當局直接宣佈“臺獨”,也包括不宣佈的實質“臺獨”。楊承軍更為具體地指出了“武統”的6項觸發條件。具體包括:

  1、臺當局公然宣佈獨立時;

  2、臺當局組織“獨立公投”、使祖國面臨分裂時;

  3、臺島有外軍部署時;

  4、臺重啟核武研發時;

  5、臺軍使用軍事手段攻擊大陸時;

  6、島內發生大規模動亂時。

  只要出現以上任一情況,國家軍委都會迅速決斷以武力方式實現國家統一。楊承軍指出,上述時機並不包括趁疫情動手,還沒有到“刻不容緩”的程度,應讓國際社會及蔡英文當局看到我們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的意志、決心和不可逾越的底線。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專家關於“武統”臺灣的思考和建議,並不代表大陸放棄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大政方針。在統一問題面前,只有充分準備,真抓實幹,才能確保萬無一失。14億國人無比期待祖國早日完成統一,最好還是以和平方式,但這要看民進黨當局和其背後的美國勢力是否認清形勢了。(文/關其行)

[責任編輯: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