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評論員解讀“26條措施”系列之一:“進一步”三個字沉甸甸又暖洋洋

2019-11-04 10:1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快評第385期】 

 

  【提要】11月4日,在江蘇南京舉辦的2019年兩岸企業家峰會上發佈的“26條措施”(全稱《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由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2個有關部門出臺,與2018年2月發佈的“31條措施”一脈相承。為此,台灣網連續刊發三篇重量級評論員文章,此為上篇:《“進一步”三個字沉甸甸又暖洋洋》。

  11月4日發佈的“26條措施”(全稱《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相比2018年發佈的“31條措施”(全稱《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名稱裏只多了三個字——“進一步”。雖然這三個字聽起來普普通通,卻因其含金量更大、受惠面更廣而顯得“沉甸甸”,又因其飽含的同胞親情而給人“暖洋洋”的感覺。在北方即將步入寒冬的11月份,“進一步”三個字帶來的更多“同等待遇”,一定能帶給臺灣同胞更多的獲得感、榮譽感和幸福感。

  2018年2月28日,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有關部門發佈了“31條措施”。一年多來,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不懈抓好貫徹落實,出臺落實“31條措施”具體實施意見的地方已有102個,包括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2個副省級城市,57個地級市,1個市轄區和4個縣級地方。這些地方形成的“31條組合拳”,大大提升了廣大臺灣同胞的獲得感,得到廣大臺胞臺企的積極響應和普遍歡迎,有力促進了兩岸交流合作。

  如今,這種給予臺灣同胞的同等待遇又有了一個“加強版”。“26條措施”的宗旨與“31條措施”一脈相承,是在對臺工作中貫徹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臺灣同胞一視同仁,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臺灣同胞的又一體現。“26條措施”全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的主角是臺灣企業,包括第1條至第13條,著力點是為臺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第二部分的主角是臺灣同胞,包括第14條至第26條,著力點是為臺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

  “26條措施”的“進一步”體現在:同等待遇的含金量進一步提高。第1條支援臺資企業同等參與重大技術裝備和四類“中心”建設,助推臺資企業加快科研創新,融入高品質發展;第10條支援臺資企業同等利用短期出口信用保險、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和海外投資保險等保險産品,保障出口收匯和降低對外投資風險;第21條支援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臺灣同胞參與職稱評審,並認可其在臺灣地區參與的項目、取得的成果、從事技術工作的年限等。

  “26條措施”的“進一步”體現在:臺胞臺企的受惠面進一步擴大。第13條面向臺灣青年,將助推76個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示範點享受更多政策優惠;第14條面向海外臺胞,將在職責範圍內為海外遭遇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等突發安全事件的臺胞積極提供幫助,同時受理海外臺胞申請辦理各類旅行證件等事務;第25條和第26條面向臺灣運動員、教練員,將為其在大陸參加體育比賽和職業聯賽、開展學習交流等創造更好環境,提供更優條件。

  “26條措施”的“進一步”體現在:聚焦更多的經濟社會發展熱點,幫助臺胞臺企解決實際問題的範圍更廣、更深。第2條明確歡迎臺資企業參與大陸5G建設,共用大陸5G商機;第9條明確臺資企業可依法享受與大陸企業同樣的貿易救濟措施保護;第16條明確臺灣同胞可以同等使用網約車、共用單車等大陸交通運輸新業態産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所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也許今後大陸還會出臺更多個“進一步”,它們的內容各有不同,但不會改變的,始終都是祖國大陸願意用善意、親情拉近兩岸同胞心理距離的誠意與善意。正因為如此,“進一步”三個字的份量,才會如此沉甸甸,又暖洋洋。(台灣網首席評論員:趙靜)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