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暫停赴臺個人遊、暫停參加金馬獎 大陸懲戒“臺獨”工具日趨豐富

2019-08-09 17:5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快評第143期】 

  話説隨著文化和旅遊部上周的一紙官宣,試點了8年的大陸赴臺赴個人遊説停就停了。面對突如其來的“晴天霹靂”,民進黨執政當局的第一反應自然是本能性地反嗆大陸,一通“政治泄憤”。稍微冷靜之後的第二反應便是故作鎮定:“沒事,咱早有準備,雞蛋早就不放在一同個籃子裏了”。第三步則是繼續使出那應對大陸游客大幅縮減的“唯二招數”。用島內媒體的話概括就是:拿著納稅錢狂撒補助。島內旅遊也補,島外旅客也補。總之就是撒錢、撒錢再撒錢。另一招就是針對東南亞國家開放免簽、簡化來臺手續,一路狂開綠燈。只為能在年底之前,通過“旅客湊數”的方法,達到吹噓今年來臺旅客又創新高的目的。

  但問題是,蔡當局用區區36億新台幣的旅遊補助款就想填補從今年8月到明年2月間,因為大陸旅客縮減而預計損失的760億新台幣觀光産值,這不是杯水車薪嗎?更何況,這種“撒完錢撒免簽”,為湊觀光人數而罔顧島內安全的“急救章”做法,3年來已經很明顯對臺灣社會造成了衝擊。這其中最讓人記憶猶新的莫過於去年年底,持便捷電子簽證從東南亞國家來臺灣的4個“旅行團”,到了高雄一下飛機,153人跑了152個,擺明就是假觀光真偷渡。為這事,高雄市長韓國瑜在就職夜當晚還被記者追問,弄得韓國瑜很是無奈:人是蔡當局的開放政策拉來的,一到高雄的地頭上立馬跑光了,你問我要人嗎?我高雄也是受害者呀。

  總之,面對大陸暫停個人遊試點。民進黨當局嘴上説不急不急,實際上卻是慌不擇路地東找補、西找補,心裏急不急不言自明。

  説起大陸暫停赴臺個人遊的原因,眾所週知,如今的臺灣島內一方面面臨著“大選”,一方面蔡英文不斷挑弄民意、煽動對抗大陸,這使得臺灣的旅遊安全處於相對的不穩定狀態。畢竟,旅遊目的地的局勢穩定、社會安全,這對遊客而言是最為重要的。再有,大陸對赴臺個人遊這項工作的標準稱謂,自始至終都表述得都非常嚴謹明白——這項工作是“試點”。相較于比較成熟的團隊游來説,赴臺個人遊還只是“試點”工作,既然是“試點”,就説明這工作還沒有完全成熟並形成常態。而鋻於當前兩岸關係形勢,大陸審時度勢,暫停一項帶有“試驗”性質的工作,也恰恰説明大陸對兩岸同胞所負有的高度責任感,體現了大陸旅遊等相關部門對遊客安全的關切。更何況,自蔡英文執政以來,不斷對抗大陸、污名化大陸、挑釁大陸,靠激化臺灣民眾與大陸民眾之間的矛盾攫取選舉利益。一邊挑動仇恨、一邊掙大陸的錢,這顯然是大陸絕不可能答應的。

  針對大陸暫停赴臺個人遊,島內藍營方面,比如説韓國瑜也表達了想法。他表示,民進黨上臺以來確實胡作非為,但民進黨不等於臺灣人民,所以希望大陸能夠理解。在此不得不説,韓國瑜似乎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大陸暫停個人遊針對的僅僅是民進黨當局,絕不是臺灣人民。為什麼如此説?對蔡當局而言,假使不從當前的錯誤政策中改弦易轍,假使繼續執迷不悟,那麼陸客觀光財這塊“大餅”,怕是永遠別想再吃到了。但對於臺灣民眾而言,卻完全有條件、有可能,利用手中權力改變當前現狀。是否選擇改變的決定權,就掌握在臺灣民眾手裏。只要真心想改變,即便是掰著手指頭數天數,過個150來天,沒準就會立見成效。從這一角度講,臺灣民眾有得選,民進黨當局假使不改變的話將永遠沒得選。所以説,大陸此舉是針對民進黨,絕非臺灣人民。

  説來也巧,大陸暫停個人遊這件事,恰就發生在島內盛傳韓國瑜幕僚勸其別再提“九二共識”後的第三天。當然,韓國瑜很快做出了澄清,但這一話題還是不免讓人引發一番思考。“九二共識”曾創造兩岸前所未有的和平穩定發展,甚至把兩岸關係推上兩岸領導人會面的歷史高點。時至今日,仍然是緩和臺海緊張、兩岸和平交往的政治基礎。隨著大陸暫停個人遊,韓國瑜“人進來”的政策效用恐怕要暫時大打折扣了。但高雄在“貨出去”方面依舊不存在問題。韓國瑜參訪港澳深廈狂掃的五十幾億新台幣大單依然擺在那兒。試問,能有如此榮景,不正是得益於“九二共識”嗎?要想實現臺灣民眾普遍認同、期盼的“貨出去,人進來,發大財”,最好的依憑不就清清楚楚地擺在眼前嗎?

  講完藍營,翻回頭再説綠營。正當民進黨當局為應付巨大陸客缺口而手足無措、焦頭爛額的時候,大陸從遏制“臺獨”的工具箱裏又取出一件工具。7號上午,國家電影局發佈消息,暫停大陸影片和人員參加2019年第56屆臺北金馬影展。各路媒體也很快證實,像張藝謀、婁燁、王小帥等一眾著名導演今年的熱門影片,通通沒有報名參加本屆金馬獎。島內網友不禁嘆息,少了大陸電影,這屆金馬獎真成臺灣電影的“自娛自樂”了。

  創辦于1962年的臺灣金馬獎,是業界公認含金量頗高的華語電影獎項。最近幾年來,大陸電影在金馬獎上斬獲頗豐,光“影帝”“影后”就出了十幾位。也許有人記得,2010年,大陸著名演員呂麗萍在金馬獎上封後,當時喜極而泣。她説,我感謝金馬獎,讓我看到金馬是那麼純粹,那麼美好。多少年來,金馬獎一直便是以純粹著稱。純粹地從電影藝術的角度審視影片、評定影人,不慘雜藝術以外的是是非非。

  去年,大導演李安邀請在大陸家喻戶曉的女影后鞏俐擔任金馬獎評審團主席。在回答臺灣記者提問的時,鞏俐談到自己擔任主席的評審公正性時,就莊重、霸氣地作出回應:有我在,就有公平在!

  鞏俐是這麼説的,也是這麼做的。去年入圍金馬的有一部紀錄片,就是以島內太陽花學運為背景拍攝的。最終,在鞏俐擔任評審團主席的情況下,這片子依然獲了獎。畢竟,金馬獎是純粹的,就是從藝術的角度進行評判,故一部影片只要在業務領域“達標”了、夠格了,該評的獎自然就會評給你。可誰料這位拍片的女導演上臺領獎時,當場發表了帶有明顯“臺獨”傾向的言論,氣得鞏俐在隨後拒絕上臺頒獎。

  當文化交流的盛會變成一小撮人發表“臺獨”言論、製造政治事端的舞臺,這是對電影藝術的玷污,是對兩岸影人的不敬。自然,也導致金馬蒙羞,再不是以前那般美好、純粹。

  不久前,在回應暫停赴臺個人遊時,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指出,民進黨當局不斷推進“臺獨”活動,不斷煽動對大陸敵意,挑動兩岸對立,嚴重破壞了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的基礎和條件。如今,大陸在暫停赴臺個人遊不到一週,對參加金馬影展也按下暫停鍵,相信也是因為參與這一活動的環境、“基礎”與“條件”遭到了破壞。同時,也可能是為了避免民進黨借題發揮騙取選票,使金馬獎的聲譽遭到更嚴重的破壞。

  無論是大陸暫停赴臺個人遊,還是暫停參加金馬獎,民進黨當局在應對類似事件時總要第一時間給大陸扣上所謂“政治干預”的帽子,口口聲聲指責“加入政治味就不好了”。但事實上,是誰讓如今的臺灣社會氛圍中,都充斥著一股“政治味”,讓陸客心中“臺灣最美風景是人”的體驗蕩然無存?是誰不遺餘力推行充滿“政治味”的“臺獨”課綱,從青少年時期開始,就在臺灣人心中種下分離主義的種子;是誰煽動臺灣青年,在不了解服貿具體是什麼的情況下就去反服貿,推波助瀾地鑄成反陸政治味十足的太陽花學運;又是誰推行柔性“臺獨”,利用各種文化細節,散佈無孔不入地“去中”政治味。

  奪走了陸客赴臺個人遊的基礎與條件,奪走了金馬獎的純粹與美好,破壞了兩岸交流合作最重要政治基礎與前提的民進黨當局,還要繼續奪走臺灣人民的福祉,將可供臺灣撥亂反正的緊迫光陰,再奪走四年嗎?(王思羽)

[責任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