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兩岸走向協商和解 繁榮互益不可擋

時間:2008-06-11 10:26   來源:台灣網

  兩岸迅速走向和解,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兩岸一旦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化異,必定可以共創雙贏。資深教授王道日前在香港《大公報》發表評論文章稱,在一個中國的大原則下,臺灣將擺脫目前的困局越來越繁榮,這個歷史潮流是任何人都無法阻擋的。

  一、包機直航、大陸游客赴臺使臺灣經濟起死回生。

  文章説,在陳水扁“臺獨”政策之下,臺灣由“亞洲四小龍”變為排名靠後的“小蟲”,經濟不景,失業率飆升,民怨沸騰……鎖島政策使臺灣成為國際孤兒,不但經濟不行,連國際聲望亦暴跌。臺灣人民終於用選票把“臺獨”分子趕下臺。

  馬英九上臺後要兌現競選的承諾,首先是七月四日包機及大陸游客赴臺兩項。胡總書記豁達大度,在會見吳伯雄時送“大禮”。兩岸海協會、海基會相隔九年後首次復談,馬上達成協定。這兩項惠臺政策,可使臺灣經濟起死回生,而馬英九對選民的誠信,也得到落實。

  二、“一個中國”原則下,給臺灣國際活動空間。

  在李登輝、陳水扁時代,臺灣大搞“金錢外交”,其結果是“輸到脫褲”──國際活動空間不但沒有擴展,反而越來越小,目前,只剩下二十幾個邦交小國,還與臺灣維持搖搖欲墜的“外交”關係。馬英九提出要搞“活命外交”。眼見臺灣將出現“零外交”的慘狀,他向北京呼籲“外交休兵”,希望北京給他一些尊嚴及國際活動空間,才不致淪為“國際孤兒”。

  文章分析,外交是一個國家主權的最主要體現,“臺獨”分子不自量力要“拼外交”,其結果是頭破血流。但是,如果承認“一個中國”原則,中央政府可以允許臺灣加入一些非主權國家可以參加的國際組織,共同享受中國的尊嚴、義務與權利。

  鄧小平最早設計的“一國兩制”要用於臺灣,但是,“臺獨”分子不肯接受。其實,實行“一國兩制”的香港享受的國際活動空間,比實行聯邦制的國家還要多,臺灣為何不識寶?還要求什麼“國際活動空間”?

  三、開放陸資赴臺,共同建設寶島。

  文章指出,臺灣有幾萬家企業在大陸投入逾千億的資金,經營各行各業,既賺到錢,又促進大陸經濟建設,創造雙贏;然而,為什麼臺灣某些人一直擔心陸資進臺會損害安全呢?這是一種杞人憂天的心態。

  馬英九、蕭萬長上臺後,推出“愛臺十二建設”,作為重振臺灣經濟的重大舉措,並且,已打算開放陸資赴臺,共同建設。這是一個好的開端,任何人也阻擋不了的大趨勢!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