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加強交流 期盼兩岸交往再上新臺階

時間:2008-03-27 14:12   來源:台灣網

  

  臺灣國民黨重奪執政權後,首務是重推經濟發展,而這又與強化兩岸交往緊密相關。今後在臺灣經濟及兩岸經貿交往上,均可預見會從此掀開新頁,由出現新突破帶來重大進展。

  《大公報》今天刊登社評説,臺灣民調顯示高達七成二的民眾,希望新當局能優先發展經濟,反映競選中提出拼經濟的綱領甚得民心,而這也將是馬英九的首個執政考驗。現時看來推動經濟難度不大,陳水扁下臺本身便足以令消費及投資信心大幅改善。有報道指民眾已變得比較“敢花錢”,故預料今年消費額可再增加千億元新台幣,令下半年經濟增長率上升一個百分點至接近百分之四點八。不少企業亦表明會加大在臺灣的投資:如台塑集團便已提出計劃,把石化項目的投資規模擴大,新建十五座石化廠;又如裕隆集團亦已推出更多的土地開發項目。金融市場及樓市更即時趨旺,估計有鉅額外資及臺資資金正準備入市。

  另一方面,新當局也將要面對一些經濟難題。在即期來説首先是要控制通脹,這也是民間較多關注的問題。馬英九的發言人強調,新當局上臺後定會優先處理物價問題,特別是照顧中低收入階層的生活。但這又受制于扁當局的水、電、油漲價凍結措施,一解凍便令物價上升,若不解凍則與市場價格脫節日甚,也令財政負擔日重。另一個大問題是資金涌入可能做成負面作用。臺灣“央行”總裁已警告,熱錢蜂擁匯入會把臺灣“搞得天翻地覆”,並已積極買匯以阻止新台幣升值。

  社評指出,在稍後,新當局又必須加強兩岸的經貿交流以培育“兩地共同市場”,而這是臺商以至在臺外商均熱切期盼者。馬英九已承諾上任後立即推動“包機直航”,甚至可由七月起便實現週末包機,預計兩岸將有十多個機場開辦對飛直航。但“三通”只是加強交往的起步,可提高其他交流的效率,更重要的是打破扁當局對交流設置的諸多限制。

  目前臺商要求最殷,而新當局也將優先處理者是金融及資本流通方面的事項。首先是要放寬對大陸臺商的限制:一是放寬投資額的上限及項目審批的障礙,令更多企業能公開西行創業和擴大業務。二是臺商的融資及轉移資金規限,這包括擴大對大陸放款的限額,及開放臺商回臺上市等,令臺商留在海外的資金可公開回臺。其次是開通兩岸金融合作,如開放金融業到大陸創業,和促成人民幣在臺兌換等。臺灣“央行”表示銀行收人民幣已無問題,要賣出則須與大陸協商,以保證有穩定的人民幣貨源。“央行”還估計人民幣兌換的需求必高於美元。此外,還要開放大陸人士到臺灣旅遊及投資的限制,只有這樣才可達成雙向流動。由此對臺灣經濟的效益是巨大和立竿見影的:內地開放“個人遊”對振興香港經濟的重大貢獻便是先例。

  社評最後表示,以上各項,看來會在未來幾年內逐步實現,到時兩岸的交往又將再上臺階,出現另一番景象。這對促進兩岸整體關係亦將有所貢獻。

 

 

 

 

 

 

編輯:張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