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醜不抓抓小丑 民進黨還未真正反省

時間:2008-01-15 10:10   來源:台灣網

  “立委”選舉慘敗後的民進黨,“知恥近乎勇”,開始檢討了。副“總統”呂秀蓮説,平時一些有爭議的政務官應該下臺。民進黨內部則點名“教育部長”杜正勝和“新聞局長”謝志偉是敗選的重要因素。高雄縣長楊秋興則徑指謝志偉是小丑。教部主秘莊國榮雖非政務官,但因最近言行“表現突出”,也忝陪末座被視為應撤換官員之一。

  被指責者反應各異

  被點名負責的這幾人,反應各異。不知死活的還在作“勇者無懼”狀,識時務的早已恪行“大丈夫能伸能屈”。民進黨此刻應該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呢?還是放軟身段、真誠悔過?這幾位黨內衝鋒的樣板人物,正在寒冬時節試探水溫。

  選後“新聞局長”謝志偉面對記者發問,語帶哽咽,自責“角色沒有扮演好”,而且跟著陳水扁出訪“友邦”時候,看起來鬍子沒刮,好像連頭髮都沒梳,紅著眼眶心事重重,在這樣的儀容下真有點不夠體面。但他自責的話已先説在前面,願意赴湯蹈火(在此時考慮加入民進黨)的姿態也做出來了;被謝志偉昵稱為“民進黨的兄弟朋友們”,還能怎樣嚴厲究責于他呢?

  與杜正勝的緘口不言相反,面對“去蔣拆匾”壞了民進黨選情的指責,“教育部”主秘莊國榮慷慨激昂地説他堅持是非,一切按相關法令來做。認為,拆除“大中至正”沒有錯,反對他的人都是還停留在將人神格化的“黨國”時代。對於中正紀念堂的執行爭議不想道歉。

  臺灣民眾看不下去

  對於謝莊兩人的評價,臺灣民眾的意見出乎意料的一致。

  一位退休教師在《聯合報》上發表評論説,比較選前,無視臺灣人的觀感,一副陶醉在勁歌熱舞中的模樣,謝志偉簡直判若兩人,當家鬧事必不利執政。謝志偉輕忽官箴,以致難以承受敗選的各方壓力,顯然咎由自取。

  相對來説,嘴硬的莊國榮得到的評價就沒這麼客氣了,一名投縣的陳姓臺灣大學生在報上説,莊國榮指責反對他的人停留在“人神格化”的時代,其實對年輕人來説,蔣中正只是個名詞而已,只是個出現在歷史課本上的人名罷了;對於年紀稍長的人,“大中至正”對他們來説只是一個回憶的代表,陪他們走過年輕的歲月。臺灣早就沒有人把蔣中正當作神在拜。

  這名大學生還公開質疑説,莊主秘你知不知道,電視臺都把你的新聞和謝長廷道歉的新聞擺在一起,這樣兩相對照,看起來有多諷刺嗎?謝長廷知道這次選舉失利是因為惹了民怨,知道鞠躬道歉,你憑什麼説是因為這次選舉有利於賄選?難道你的所作所為完全沒錯嗎?不要再諂媚當權者了。

  一名工程顧問杜先生則説,我想告訴莊主秘,若你是民進黨的主秘,則要堅持理念那是您和民進黨的事;你一直沒搞清楚你是“教育部”的主秘,民主自由、政治操作與獨裁與否的定義並不是“教育部”的事情。以意識形態強行辦事,也難怪選民看不下去,以選票來制裁民進黨。

  大醜不抓抓小丑

  高雄縣長楊秋興直指謝志偉把發言人做得像小丑。楊秋興的評論,很多人大概是認同的。但是,不能單指謝志偉,難道杜正勝不像小丑嗎?身為“教育部長”,負教化年輕人的責任,動見觀瞻,他言行之失格,不是影響更大嗎?

  《聯合報》黑白集今日發表專欄文章説,不能僅責謝志偉和杜正勝。陳水扁是臺灣領導人,他這幾年言行的風格、分寸如何?對內足為民眾範式,能夠風行草偃嗎?對外可以得到尊敬嗎?我們不能用楊秋興指責謝志偉那樣的字眼用在陳水扁身上,但相信臺灣人心裏是自有衡量的。

  如謝志偉之口才便給,本來就是綜藝節目主持人的絕佳材料。被放在“新聞局長”的位子上,不但令斯文的老前輩如錢復等人瞠目結舌,就算痞子形象的葉國興、姚文智恐怕也自嘆不如。但關鍵應不在“沒有扮演好”,而是恐怕“扮演得太好了”。早先扭腰擺臀勁歌熱舞的那一段,脫口秀英文UN for Taiwan的那一段,不正是他被民進黨期許扮演的角色嗎?

  正如同杜正勝一馬當先搞“去蔣”,莊國榮黑馬突出當打手,這幾人若不是因為在民進黨內最能配合黨意、賣力演出,何德何能可以當官,更暴紅成了媒體名人!如今卻被指責應負選舉成敗責任,不是太過委屈嗎?

  文章指出,陳水扁長期來對民進黨精神的戕害,對民進黨路線的誤引,才是這次“立委”敗選的主因,謝志偉這些人只是最後的幾根稻草而已。敗選後民進黨無一人檢討陳水扁,無一語指出真正的敗因,只拿謝、杜代罪,算是什麼悔改?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