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評論:再擋疫苗採購 民進黨何其傲慢

2021-07-15 15:0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北京7月15日電 題:再擋疫苗採購 民進黨何其傲慢

  中新社記者 容海升

  5月以來臺灣新冠疫情大暴發的衝擊稍有放緩,民進黨故態複萌、出手阻擋中國國民黨執政縣市及民間團體採購疫苗的努力。一切施政以“保衛權力”為準繩,傲慢的民進黨吃一塹不長一智,讓民眾持續暴露在新冠病毒攻擊之下。

  根據上海復星醫藥集團7月11日所發佈公告,該公司所屬復星實業與臺積電、鴻海及永齡基金會簽訂1000萬劑BNT疫苗銷售協議,這一重要進展助力臺灣社會擺脫了兩個月來疫苗短缺的恐慌、各方人士搶打疫苗的人性考驗。兩天后,臺立法機構民進黨黨團即召開記者會,以“目前疫苗已足夠充足”為由,否定並攻擊南投等藍營4縣市向上海復星醫藥聯合採購BNT疫苗的申請。

  2020年的統計數據顯示,臺灣地區人口總數為2356.1萬人。根據公開資料,截至今年7月13日,臺灣已實際取得新冠疫苗數量累計889.26萬劑;此外,尚有逾2000萬劑外購疫苗無法確定到貨時間、合計預購1000萬劑的兩款自産疫苗尚未開始第三階段臨床實驗或未解盲。很明顯,全臺遠超半數的人口近期仍面臨無疫苗可打的風險。

  此外,當前臺灣取得的兩大種類疫苗,分別為AZ疫苗與莫德納疫苗,其中以AZ疫苗(約有537萬劑)為大宗;但該款疫苗引發嚴重不良事件比率偏高,島內社會對其抱有較高疑慮。可以説,讓臺灣民眾安心施打的疫苗更是遠遠無法滿足需求。

  當下的臺灣,仍未展開普篩,社區出現不明感染源恐將成為常態,如不能儘快取得真正能夠滿足需求的合格疫苗並加快接種進程,必將貽誤建立免疫屏障的寶貴時機、再釀大錯。

  回看去年,海內外曾驚訝于臺灣的抗疫表現,但今年5月卻出現大暴發、累計已有750余例死亡病例。公衛界及輿論普遍認為,民進黨當局“自滿”“政治化抗疫”及疫苗準備不及、拒絕開展普篩是當前臺灣“破功”的主要原因。

  親綠的“臺灣民意基金會”本月12日公佈的最新民調顯示,3個月內,認同民進黨的臺灣民眾流失了15%。顯然,疫情大暴發引起了民眾對於執政者的強烈不滿。

  此前,因新冠死亡率畸高、搶打疫苗引發的極大民憤,逼迫民進黨當局被動開放鴻海及永齡基金會、臺積電、臺灣慈濟基金會向上海復星醫藥購買BNT疫苗。但近日,疫情稍有緩和,當局即再度豎起高墻、操弄“反中防中”意識形態把戲,以應對即將展開的2022台灣縣市長選舉、“保衛權力”。

  只是,德爾塔毒株等新冠變異病毒已在島內傳播,疫情帶來的挑戰依然巨大。截至7月13日,臺灣共接種疫苗382.1萬人次,已打第一劑374.2萬人次(覆蓋率15.93%),已打第二劑7.9萬人次(覆蓋率0.33%),距離70%至80%的接種覆蓋率、産生群體保護效果無疑還有巨大差距。

  未從防疫不力中吸取教訓,民進黨當局必然要接受更大教訓。但是臺灣民眾何辜,在如此傲慢的政治表情下,還要被動承擔如此沉重的疫情衝擊。(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