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澄清“三要素論” 兩岸和平對話有望

時間:2009-11-12 12:09   來源:台灣網

  曾發表“兩岸開展政治對話三要素論”而引發一陣虛驚的臺灣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趙春山,日前在接待香港中評社高層訪問團時對“三要素論”作出了澄清解釋,指出他所説的“三要素”並非是外界所解讀的啟動兩岸政治對話“必須具備三個前提條件”,而是要先做好“三項準備工作”。

 

  澳門《新華澳報》今日刊文表示,不管是作為馬英九大陸政策重要智囊的趙春山在替馬英九放出試探氣球後發覺氣候正在發生重大變化而趕忙自圓其説,還是人們確是誤解了趙春山的“三要素論”,都在在證明,正如趙春山所言,臺灣願與大陸進行政治對話。不過,現在一軌進行政治對話的時機尚未成熟,但二軌的研究交流已在進行。這是較為實事求是的自我解讀,也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的利益和願望。關鍵的是應當緊緊捕捉住“臺灣願與大陸進行政治對話”這個表態的機緣,乘勢以二軌推動一軌,進而以政治對話促成政治談判。

  文章指出,在馬英九上任國民黨主席前夕,亞太和平基金會與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聯合舉辦了一個研討會。趙春山在發言中提出,兩岸進入政治對話應具備三項要素,依序為簽署“MOU”和“ECFA”,臺灣內部形成共識,取得美國等國的支援。此語一齣,引發各種不同的解讀,主流意見是馬英九在“胡六點”和王毅講話都催促進行兩岸政治協商的壓力之下,假借趙春山提出“三個前提條件論”進行試探,但態度是傾向於“冷卻”,為兩岸啟動政治性協商談判製造障礙,因為要具備第二、三項“前提條件”的難度很高,而且有邀請外國干涉中國內部事務之嫌。尤其是在數日後,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副執行長陳一新在接受中評社訪問時,還聲稱美國開始介入兩岸政治對話,並向臺灣提出“三個階段論”,更強化了人們的這種感覺。連曾與趙春山、陳一新長期共事、反對“臺獨”的臺灣學者也頗不以為然。

  趙春山的言論在大陸更是引發譁然。應當説,趙春山、陳一新都是這些大陸涉臺學者的老朋友,而且他們很欣賞兩人長期以來堅持“反獨”立場,熱心兩岸交流的態度,因而懷疑他倆是“屁股指揮腦袋”,一旦坐上了馬英九三大智庫之一的座椅,就放棄自己長期以來所堅持的觀點,迎合馬英九“先經濟後政治”、曖昧以對“一中”原則甚至是“B型臺獨”的態度。尤其是有人聯想到,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的前身——“中華歐亞基金會”,是陳水扁執政時代“國安”單位的週邊組織,並曾發生過“程翔案”,因而也就頗多怨言,可説是“氣不打一處來”,連老朋友的面子都不講,在媒體上發表了不少批評文章。當然,這些批評文章在表面上是把矛頭指著趙春山、陳一新,實質上卻是在發泄對馬英九一味只顧“利益不對稱”地向大陸要經濟好處,卻不願進行政治對話的不滿情。

  文章分析,人們有此想法和作為,並不奇怪。實際上,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是馬英九上臺後,在中華歐亞基金會的基礎上改組而成,被視為馬英九的三大智庫之一,專為馬英九研究和提供兩岸關係事務的建言(其他的兩個智庫,分別是研究國際事務的遠景基金會及研究島內經濟議題的“中華經濟研究院”)。由於趙春山曾先後在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國民黨智庫國安組研究員的職務上,與現任“國安會”秘書長蘇起為同事,應是交情匪淺,且深藍政治光譜背景相同,因而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對“中華歐亞基金會”進行改組時,蘇起首先就想到了趙春山,而蘇起又是馬英九大陸政策的總顧問,因而趙春山的這個“三要素論”,很容易地被人們解讀為替馬英九“施放試探氣球”。其實,即使是在民進黨執政時期的“中華歐亞基金會”也沒有完全迎奉陳水扁的兩岸政策,其董事長張京育就堅持“一個中國”立場,及“兩岸政治對話是政治談判的初級階段”的論述。  

  可能是趙春山、陳一新對自己前一段時間的言論,也自知確是反應欠佳。或許,正如趙春山對中評社所言,是人們誤解了他的“三項要素論”。因而得趕快作出澄清。而趙春山作出這個澄清的時空背景更是值得注意,那就是中共江蘇省委書記梁保華率領龐大的代表團赴臺訪問,本來這正好是民進黨進行興論炒作的“好題材”,但卻沒有任何杯葛動作,這折射了進行兩岸政治層面的交流已是大勢所趨,不但是民眾樂見其成,而且就連民進黨人也感到不能忤逆民意。再加上鄭必堅率團到臺灣進行包括政治層面的高層次研討,不論是臺灣媒體和學界都普遍持歡迎態度,而且民進黨也沒有表態反對。還有,美國總統奧巴馬即將訪華,行前提出“中美合作夥伴論”,並聲言樂見兩岸和平對話。作為美國研究專家,而且還是新黨資深黨員(曾任新黨“立法院”黨團副總召)的陳一新,應是不會看不到這個重大發展變化的。如果連一向熱心兩岸交流的深藍學者趙春山、陳一新都對兩岸和平發展“唱反調”,那就不啻是把自己的屁股坐到民進黨那邊去了。或許,這就是“這形勢發展得真快,只能怨我一時轉不了腦袋”了。 

  因此,趙春山的“三項準備論”的根本是“臺灣願與大陸進行政治對話”,如果是得到馬英九或蘇起的認可的話,相信,隨著一波又一波的大陸各地省委書記訪台掀起交流熱,這“二軌”必能推動“一軌”,促進兩岸政治對話。在馬英九感到兩岸進行政治協商是民心所向,已無負擔之後,説不好無須等到他2012年成功連任,就會實現世紀性的“胡連會”並促成兩岸正式進行政治談判,落實貫徹“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第二項:促進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建構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架構, 包括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避免兩岸軍事衝突。這是包括臺灣民眾在內的全體中國人之福,也是美歐日等國家所樂見的。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