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兩岸金融合作海西要闖

時間:2009-11-11 08:21   來源:台灣網

  香港《大公報》今日評論文章表示,既然兩岸當局和金融業者都有意開展金融合作,正想培育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的海西何不響應閩臺業界的呼聲,大膽先行一步,給臺灣一個從海西突破的規劃呢?海西要真正做到先行先試,還得有膽去拼去闖。

  可望在近期簽署的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MOU)已引得兩岸金融業界躍躍欲試。儘管具體的時間表還未明晰,但許多金融業者早已迫不及待地在私底下四處探尋先機。畢竟MOU只是張基本門票,最終誰能搭上這趟“首發列車”,誰又能搶得“頭等艙”,還都充滿未知數。

  文章指出,事實上,“未知”的還不止於此。儘管兩岸金融合作已呼之欲出,但這扇大門何時打開,能開多大,卻還得取決於兩岸相關決策者能否順利在對等開放等原則上達成足夠共識。

  擬從海西突破

  這種足以産生阻礙作用的心態在兩岸金融合作中也一樣存在。臺灣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日前表示,只要MOU一簽,“國銀”大陸代表處就可遞件申請升格分行。但對於兩岸是否會對等開放銀行互設,李紀珠則稱:“不能説”。當有記者問MOU簽訂後大陸銀行能否來臺設立分行,李紀珠也巧妙地説,“依現行兩岸關係條例架構是還不行”。

  這是一種熟悉的姿態,但在這關鍵的階段,兩岸的金融業界應該都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可以設想,要是屆時臺灣當局不願對等開放,那金融合作的步伐必然受到影響。即便大陸方面可以“考慮島內的憂慮”予以一定的傾斜,那也將使開放的大門無法全然開啟。

  帶著這種難以言明的憂慮,臺灣的金融業界似乎有了一個共同的想法,那就是“試點先行”。從小的方面想,那些已經和對岸有私底下接觸的業者會認為這樣可以率先獲得先機;從大的方面想,這種嘗試其實也有利於臺灣當局打消疑慮。

  那麼,選哪試點才好呢?那當然是臺灣人稱之為“海西特區”的海峽西岸經濟區。

  為了了解福建金融環境和海西金融先行先試安排,不久前許嘉棟率領臺灣海西金融參訪團赴福建“摸底”。儘管這場以《兩岸金融合作高層研討會》冠名的交流活動處理得相當低調,但仍然引發了外界的不少關注和揣測。

  讓人感到非同一般的是,這個參訪團幾乎囊括了臺灣所有主要的金融機構和學界的重量級專家、學者。據了解,許嘉棟等人並不避諱“摸底”的意圖,並數度表達了“希望海西能做出先行安排”的意願。他們不僅先後參訪了有意先行展開對臺合作的福建一些金融機構,而且還提出了諸如“福建企業利用臺灣OTC(臺灣證券櫃檯買賣中心)發展T股市場(即註冊地在福建,上市地在臺灣)”的超前建議。

  業已積極籌備

  不過,對MOU稍有了解的臺灣業界都明白,MOU的簽署並不能讓他們的登陸願景立刻變成現實。臺灣“金管會”官員日前也明確表示:“到底要如何開放,要等ECFA談判結果而定。”

  不過這種懸而未決的境況,並未影響臺灣業界尋求率先登陸的熱情。儘管此前臺灣富邦金控通過“繞道”香港間接參股廈門市商業銀行的動作並沒有形成跟風之勢,但眼下可望實現的直接參股和開設分支機構的大勢卻足夠吸引人。

  臺灣信託商業銀行日前宣佈,將在大陸申設子行,同時尋找策略聯盟夥伴,目標鎖定城市商業銀行以上的陸銀。據了解,鎖定城市商業銀行的不止臺灣信託金控,臺灣中小企業銀行正積極尋找一個具有跨省營業網路的城市商業銀行作為戰略合作夥伴。

  臺灣的金融業者已意識到,要想迅速在大陸市場打開局面,僅靠設立分行或子行絕不是最為有效的辦法。他們只有和已鋪好經營網路的大陸同行合作,才能迅速搶佔先機,因此相對規模較小但積極尋求成長的大陸城市商業銀行,自然是不二的選擇。這種相投的氣味幾乎是同時被兩岸的業界所嗅知。

  大膽先行先試

  然而,願望再強烈終歸是願望。作為一項事關民生和社會穩定的重要行業,兩岸金融的全方位開放與合作並非易事。不過,這對於海西而言卻可能是個機會。

  眾所週知,廣東與香港互動成功造就了經濟活力旺盛的珠三角。這與香港經濟的繁榮分不開,但同時也與廣東敢拼敢闖的勁頭息息相關。其實,兩岸關係改善後,很多人就將閩臺關係與粵港模擬。雖然情況不盡相同,但那種“敢拼敢闖”的精神與海西“先行先試”卻有神似之處。所以,海西要真正做到先行先試,還得有膽去拼去闖。長期謹慎的對臺工作慣性思維,已讓有些福建官員存有過於謹慎的後遺症,不知如何解開自己手腳。

  那麼,海西應如何先行先試呢?文章認為,只要大的方向把握住了,大可自行變通,大膽嘗試。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