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推動兩岸青年交流 為和平發展添活力

時間:2011-03-08 10:08   來源:台灣網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主席龍子明今日在香港《文匯報》刊載題為:“推動兩岸四地青年交流”一文,為兩岸四地青少年的交流與發展建言獻策。

  

  全文內容如下:

  

  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主席在紀念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座談會上發表《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講話,這一重要講話是祖國大陸對臺政策的歷史性總結,成為祖國大陸對臺政策承前啟後的歷史性新起點。講話中的第三點強調:“尤其要加強兩岸青少年交流,不斷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添蓬勃活力。”全面加強和推動兩岸四地(祖國大陸、臺灣、香港、澳門)青年交流,有利於增加臺灣青年對祖國大陸的了解,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添蓬勃活力。

  開展多領域多層次的青年交流活動

  為了全面加強和推動兩岸四地青年交流,整合青年社團力量,擴大交流規模,拓展交流領域,構建交流機制,推動兩岸四地青年交流上新臺階,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增撥資源,支援有代表性的青年交流團體開展交流工作:第一,積極開展以弘揚中華文化、倡導和平發展為主題的多領域、多層次的兩岸四地青年交流活動;第二,建立寒、暑兩個假期的兩岸四地學生定期交流機制,爭取擴大交流的規模;第三,舉辦“兩岸四地青年交流周”,交流周舉辦研討會、論壇、交流晚會、展覽等;第四,舉辦兩岸四地青年學者論壇、兩岸研究生校園論壇、兩岸四地大學生研習營。

  設立“兩岸四地青年交流基金”

  當前內地進行兩岸四地青年交流的有關團體,往往帶有官方色彩,這種官方色彩常常限制了交流活動的多元化和多樣性,如果有更多的民間青年團體加入到兩岸四地青年交流中,有關活動將更加生動活潑。但民間青年交流團體資源有限,若這些民間青年社團能申請基金開展工作,成效將更加顯著。建議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設立“兩岸四地青年交流基金”,該基金可向企業界和社會募捐。民間青年團體開展兩岸四地青年交流活動,可立項向該基金申請資助,經過基金董事會評核和批准有關立項和資助。

  建立促進兩岸四地青年交流的網站

  網路已成為青少年學習知識、交流思想、休閒娛樂的重要平臺。一方面,網路帶給青少年巨大而無形的積極因素,它的資訊化特徵催生青少年的現代觀念,如學習觀念、效率觀念、全球意識等。它使青少年不斷接觸新事物、新技術,接受新觀念的挑戰。青少年最認同因特網的平等性,它打破了年齡界線,為青少年形成全球意識起著積極的作用。此外,網上的豐富資訊拓寬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徑。另一方面,因特網傳遞的資訊中裹挾著不少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網上資訊量大,虛擬空間幻真幻假,而各種資訊更是良莠並存。建議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以及屬下主要青年團體,設計和建立促進兩岸四地青年交流的網站,構建兩岸四地青年遙距交流的重要平臺,以弘揚中華文化、倡導和平發展為主題,對兩岸四地青少年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兩岸四地青少年在多元化的價值觀體系下,學會鑒別,學會選擇,以加強兩岸四地青年的交互關係和相互了解。

  組織青年交流團尋訪孫中山革命足跡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週年,辛亥革命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一次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民主革命,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建議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組織兩岸四地青年交流團,尋訪辛亥革命和孫中山的足跡,有利推動兩岸四地青年交流,啟發兩岸四地青年學習和繼承孫中山先生的天下為公之品德、祖國統一之志向、天下大同之理想,有利增加臺灣青年對祖國大陸和“一國兩制”方針的了解,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添蓬勃活力。

  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組織兩岸青年交流團尋訪辛亥革命和孫中山的足跡,是了解和繼承“孫中山精神”的較好形式。“孫中山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是一份非常優秀的民族遺産。“孫中山精神”的精髓是“理想”二字,就是為年輕人構築理想。總結和繼承“孫中山精神”的寶貴遺産,對於兩岸四地青年發揚愛國主義傳統,弘揚中國人民不甘屈辱的反抗精神,鼓舞兩岸四地青年去為振興中華、統一祖國奮勇前進,大有裨益。在中華民族最終完成國家統一,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征途中,兩岸四地青年必將充分珍惜這一寶貴財富。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