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實開展海西區兩岸合作 共創雙贏

時間:2011-03-09 09:24   來源:台灣網

  臺灣《旺報》今日刊載社評:“務實開展海西區兩岸合作”。社評表示,兩岸雙方皆能務實推動海西經濟區兩岸合作,先取得局部成效,再逐步擴大實施範圍,則各種困難必能迎刃而解,進而開展共創雙贏的海西區兩岸合作願景。

  全文摘編如下:

  大陸兩會將海西經濟區正式納入“十二五”規劃,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及政協主席賈慶林分別在工作報告時表達支援海西區作為兩岸合作的先行先試區。大陸將海西區兩岸合作列為“十二五”兩岸關係推進的重大工作,臺灣要如何因應以共創雙贏,實為重要政策課題。 

  2009年5月國務院發佈《關於支援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兩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賦予海西區作為兩岸交流合作先行區的戰略地位與法制基礎,福建省也積極推出多項先行先試政策,並在福建平潭島設置“平潭綜合實驗區”,作為閩臺産業對接的試點。國臺辦也展現強烈企圖心,積極協助推動海西經濟區兩岸合作。 

  大陸中央及地方皆熱中海西兩岸合作,其出發點是要借由經濟區塊的整合,一方面可滿足臺商開發大陸市場的強烈需求,另一方面亦可帶動福建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

  現在大陸將海西區兩岸合作列入“十二五”規劃,是提升層次,拉高格局,有助於化解雙方合作的難題,但在執行步驟上,兩岸應該考慮採取以下策略作為: 

  第一,從“局部”、“試點”方式做起。可以選擇局部地區例如金門、馬祖、澎湖等離島或特定經濟區塊作為和海西區合作的試點。不過,由於局部地區産業力量有限,難以達成實驗效果,也可以考慮功能性的“試點”,亦即選取特定經濟項目作為合作標的。

  第二,以雙方高度互補、具優勢的項目為優先合作領域。雙方合作必須更為務實,應優先選擇具有地緣優勢或易於形成産業鏈的産業項目或經濟活動進行合作,例如在臺灣密集度過高、有環保顧慮的産業尤其是石化業就可以在兩地進行更有效的分工;農業産銷合作也可以選擇特定農産品進行長期契作性的合作,擴大産銷規模,落實嘉惠農民的目標。 

  此外,考量金門、馬祖與福建的地緣關係,應該在“小三通”架構下優先推動各項經濟合作,並提供貨品、人員往來的更便捷方式,如大陸游客個人遊在金馬實施的對象與範圍均可擴大,海西經濟區的重點城市都可以納入試點,才能為金馬地區帶來更多經濟活水。 

  第三,展開多層次的協商與溝通。海西區兩岸合作要獲致積極成效,透過雙方正式協商與溝通作出安排,是必要條件。在遇到困難之際,雙方應該透過海基、海協的兩會協商管道,就海西區兩岸合作的基本原則與合作架構作出適當安排;在執行細節上則可適度授權指定團體或地方政府進行事務性溝通,以提升執行效率。至於ECFA的後續商談,有關産業合作的部分,亦可將海西區納入作整體考量。 

  兩岸雙方皆能務實推動海西經濟區兩岸合作,先取得局部成效,再逐步擴大實施範圍,則各種困難必能迎刃而解,進而開展共創雙贏的海西區兩岸合作願景。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