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兩岸簽署ECFA有助臺灣經濟起飛

時間:2009-11-12 09:47   來源:台灣網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在新加坡揭幕,重頭戲是十三、十四、十五日的高峰會,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將在十四日會見臺灣代表團團長連戰,雙方談論主題,將設定為經濟相關議題,特別是對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簽署,可望産生臨門一腳之功。

  臺灣《中華日報》12日社論指出,本屆APEC宗旨為“永續成長,連結區域”。區域性的經貿整合,是新世紀全球經濟發展的指標,這個趨勢,在亞洲尤其凸顯。APEC于1989年成立,二十年來,APEC區域內貿易量,快速成長了五倍,其整體貿易量的67%,是來自區域內貿易。而且,其成員經濟體,也由初創時的12個增加為21個。

  另一方面,由於中國經濟發展快速崛起,東盟乃于2004年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這便是俗稱的“東盟加一”,在這個協定架構下,雙方貨品出口到對方市場將互免或降低關稅。臺灣並非東盟成員,産品進入大陸,將面臨平均9.4%的關稅,這對臺灣自然十分不利。

  社論表示,臺灣固然不能樂觀地認為有了ECFA,就一定有FTA,但“如果不簽署ECFA,臺灣與東盟簽訂FTA的機會是零,有了ECFA後,簽訂FTA的機會就高於零。”亦即推動兩岸ECFA,可催化臺灣洽談FTA。

  一般而言,簽署FTA對小型經濟體比較有利。民進黨執政八年,曾與瓜地馬拉、巴拿馬、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宏都拉斯等簽訂FTA,但其與臺灣的貿易往來,不到臺灣總體貿易額的百分之一,臺灣實際上並未獲得多少利益。

  

  馬當局努力推動ECFA,就是要突破困境,使臺灣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民進黨一味反對,渲染ECFA的負面意義,令人遺憾。

  社論指出,ECFA與FTA的精神相近,但簽署模式設定為“架構協議”。臺當局“經濟部”表示,兩岸簽署ECFA的同時,亦將積極推動與美、日、歐盟及東盟洽簽FTA。不少地區指出,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後,將有助於和臺灣討論FTA的簽訂。

  據悉,兩岸經貿自由化,可使臺灣生産總值(GDP)增加一點八三個百分點,相當於發放消費券三倍的效益;“中經院”又推估,兩岸簽署ECFA後,臺灣就業人數增加約二十六萬人。另一個可預見的好處,是會吸收外資進入臺灣,這對資金不足的臺灣市場不啻注入活水。

  兩岸經四度會商,簽署ECFA已到成熟階段,一旦簽署完成,兩岸就可在雙方認可範疇內,促使市場極大化,臺灣經濟發展有了著力點,也就有振翅高飛的好機會。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