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浩:臺媒為何不報道“我們是兄弟”

時間:2010-03-18 08:3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謝謝你,向臺灣同胞問好!”這是溫家寶在人大會議閉幕記者會上談臺灣問題時説的話語。針對簽署兩岸的ECFA,溫總理指出:“兩岸正在商簽的經濟合作協議是一個綜合性的、具有兩岸特色的協議。商簽這個協議應該把握好三個原則:第一,平等協商;第二,互利雙贏;第三,彼此照顧對方的關切。”

  溫總理接著説:“我確實講過,在商簽協議時要充分考慮兩岸經濟規模和市場條件的不同,關心臺灣中小企業和廣大基層民眾的利益,特別要照顧臺灣農民的利益。我也確實講過,要讓利給臺灣。這種讓利,比如減免關稅可通過‘早期收穫’實現。另外,也要做出讓臺灣農民放心的事情。但是,我看到臺灣的報紙,很大的篇幅報道關於讓利的論述。可是我在線上訪談時講了兩句話,後面還有一句話‘因為我們是兄弟’,這句話就鮮有報道。”

  臺媒發展出“自我免疫功能”,“我們是兄弟”這句話確實很少有臺媒提到。這些人為什麼不喜歡説兄弟?和大陸稱兄道弟就有不愛臺灣、出賣臺灣之嫌?神經衰弱到這種地步,病況嚴重。

  臺灣的政治環境極為敏感,風吹草動有心人就會送來一頂“不愛臺灣、出賣臺灣”的大帽子,何其沉重!一般有盤算的政客,都懂得保持距離以策安全的道理。好像一旦被貼上標簽,就有點洗刷不清。媒體的心態與政客們無二,希望藍綠通吃、左右逢源,號稱立場中立,就不便和對岸稱兄道弟了。説穿了都是“私”字當頭,有點勢利。

  溫總理談兩岸ECFA,為大陸方面定調,“讓利”是政策上的保證,對臺灣是極友善和有益的好事。大陸商務部長陳德銘強調,絕對會顧及臺灣人民,尤其是農民的權益。我們會非常關心臺灣民眾和每個企業、每個農民的利益。“讓利”幅度究竟多大?陳德銘表示不能説,應該是兩岸還在協商之中。但是溫總理已經提到,通過減免關稅、通過“早期收穫”實現、要做出讓臺灣農民放心的事情。

  許久沒聲音的李登輝,擔心ECFA會使臺灣向大陸傾斜。美國的“臺獨”學者譚慎格隨著響應,指簽署ECFA之後,臺灣經濟將被邊緣化,大陸勞工和農産品進入臺灣。譚只是在用英文重新復述一遍民進黨的政治宣傳資料,毫無新意,缺乏具體證據。何況兩岸ECFA的協議內容尚在協商中,親綠學者早早妄下結論,最後免不了自己打嘴巴。臺灣對大陸的貿易日益增加,李登輝就驚呼有“過分向大陸傾斜”之危,照此説來全世界有許多國家、地區都有過分向大陸傾斜的危機了?李登輝有何高見來改變現狀?實施“南進政策”?多年前聽他的話遠赴南洋的臺商,賠到脫褲,還沒和他算賬哩!

  馬英九到臺南親自向鄉親説明簽署ECFA的迫切性,一切都是為臺灣找出路。大陸是臺灣出口貿易的最大對象,東盟十國已經和大陸、日本、韓國、紐西蘭、澳大利亞實施免關稅,臺灣在今年就會受到貿易上的不公平競爭。馬呼籲,開放一定興旺、閉鎖一定萎縮。小馬哥不辭辛苦,在各地宣傳ECFA的重要性和為臺灣帶來的利益,相信説服了不少對此還不甚了解的民眾。然而臺灣還有百千萬人不清楚ECFA的來龍去脈,亟待有關單位向基層民眾解釋説明。光憑馬英九這“一人樂隊”滿處吹吹打打,累死了也説服不了多少人。深入民間,廣泛宣傳ECFA,早就該開始了。

  溫家寶説,元朝畫家黃公望,畫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圖》,現在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館,一半放在臺灣故宮博物院,我希望兩幅畫什麼時候能合成一幅畫,畫是如此,人何以堪?他又説,商簽協議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但是正因為我們是兄弟,“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問題總可以解決的。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強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為50年的政治而丟掉5000年的文化。”

  可謂語重心長啊!(言浩,曾任臺灣《聯合晚報》主筆、臺灣《中國時報》專欄作家)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