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時間2015年5月19日,伊拉克巴格達,從拉馬迪逃離的民眾抵達巴格達郊區。5月17日,“伊斯蘭國”極端武裝成員攻陷伊拉克拉馬迪。

當地時間2015年5月19日,伊拉克巴格達,從拉馬迪逃離的民眾抵達巴格達郊區。5月17日,“伊斯蘭國”極端武裝成員攻陷伊拉克拉馬迪。
綜合消息: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攻勢不減,該組織武裝分子21日繼續突破伊拉克政府軍防線。而與此同時美國應對“伊斯蘭國”武裝的戰略遭受外界普遍質疑。
“伊斯蘭國”武裝相繼佔領伊拉克重鎮拉馬迪與敘利亞千年古城巴爾米拉之後,並沒有減緩進攻步伐。伊拉克當局與親政府民兵組織21日稱,“伊斯蘭國”武裝已突破伊軍設在拉馬迪以東的防線,前方戰事危急。
守衛防線的伊拉克軍隊在“伊斯蘭國”的進攻下被迫後撤,等待支援和空中打擊。“伊斯蘭國”武裝據稱加強了對伊軍的迫擊炮和火箭彈襲擊。
而根據觀察敘利亞戰事的組織透露,“伊斯蘭國”武裝已控制敘利亞大片國土。該組織武裝在攻入巴爾米拉後,還殺害了數十名當地平民。另有視頻顯示,該組織武裝使用火箭彈處死被俘人員。
儘管美官方之前承認在打擊“伊斯蘭國”武裝方面遭受挫敗,美國總統奧巴馬21日仍堅稱並沒有輸掉對“伊斯蘭國”的戰事。針對美國打擊“伊斯蘭國”的戰略,分析廣泛認為應作出必要調整,否則難以遏制“伊斯蘭國”的反撲。
美國《華爾街日報》説,拉馬迪等重鎮淪陷顯現了美國應對“伊斯蘭國”戰略的脆弱。國際戰略問題專家和英國《每日電訊報》等歐洲媒體都主張,美國應摒棄成見,與伊朗等國家聯合對抗“伊斯蘭國”。
美國長期以來拒絕與伊朗、敘利亞等國在打擊“伊斯蘭國”問題上深入合作,被認為嚴重撕裂了應對極端組織的“共同戰線”,給“伊斯蘭國”可乘之機。
另外,美國在打擊“伊斯蘭國”方面只進行空襲配合和武器裝備援助,並不派遣地面部隊,從長期來看難以根除“伊斯蘭國”。美軍空襲還導致平民傷亡,造成當地社會的反感。
美軍21日首次承認在對“伊斯蘭國”展開的空襲中有平民傷亡。兩名兒童在去年11月美軍對敘利亞的相關目標進行空襲時喪生,另有兩人受傷。
美軍專家和共和黨人士認為,奧巴馬之前急於從伊拉克撤出美軍也是錯誤的;目前如果想要控制住局面並遏制“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武裝,就應向伊拉克前線增派數千名美軍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