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售臺武器問題不是貓鼠遊戲 影響中美戰略互信

時間:2013-09-02 15:49   來源:中國網

  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常萬全8月訪美期間重提美國若能停止對臺軍售,中方可能考慮調整對臺軍事部署。常萬全並提議雙方設立工作組,討論美售臺武器等兩軍關係發展的障礙性問題,詳細探討和尋找解決辦法。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當場回應“這是個好主意”。

  消息傳出,在臺灣島內引起不小的震蕩,關於臺灣可能淪為美國“棄子”的悲情論調一度沸沸颺颺。臺灣當局緊急出來滅火,大擺馬英九上臺以來自美軍購“成就”,反覆強調美臺軍事關係穩固。美方也安排官員出面重申美對臺安全承諾和軍售政策不變,美前助理國務卿薛瑞福發表意味深長的談話,稱中國大陸方面要想改變美對臺軍售政策,應首先與臺灣方面溝通。

  美國對臺軍售問題長期困擾中美關係,嚴重背棄中美“八一七”公報原則,損害中方核心利益,影響中美戰略互信。奧巴馬政府在第一個任期兩次宣佈大規模對臺軍售計劃,總合同金額超過120億美元。也許奧巴馬政府在第二任期再次出臺新的大規模對臺軍售計劃的可能性有限,但其落實首個任期有關計劃的行動將會持續不斷,也有可能以“化整為零”的方式批准新的對臺軍售項目,因此美對臺軍售問題仍是懸在中美關係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是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主要挑戰之一。

  儘管美國希望穩定對華關係,出臺新的對臺軍售項目趨於謹慎,但其認真重審並調整有關政策的可能性短期內並不存在。美仍極力回避與中方正面討論解決方案,內部已確定“先兩岸、再美中”的“解決制式”,把臺灣留作制衡中國籌碼的戰略意圖顯而易見。在英文語境中,“GOOD IDEA”基本上是禮貌、敷衍之語,美防長哈格爾對中方設立工作組提議的回應有多少落實空間存在很大疑問,不值得突出報道此事的中國媒體大顯興奮。

  美、臺決策者和媒體認為,近年中國大陸方面處理美國對臺軍售問題的態度變得趨於強勢,從表像上看這也許符合客觀事實,但美國售臺武器問題的存在背景之變才是他們最應正視的。美國對臺軍售問題的兩大緣起,臺海局勢和中美關係,都已發生深刻變化,前者框定和平發展方向,後者踏上共建新型大國關係路徑,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削弱著美國繼續大規模對臺軍售的理由,積累著一勞永逸消除美國對臺軍售問題對中美關係困擾的條件。無視這些變化,固守對臺軍售政策,是堅持冷戰思維的表現。説繼續對臺軍售有利臺海和平穩定更是詭辯。

  美國切實履行中美“八一七”公報原則,採取實質行動逐步減少對臺軍售,理應被視為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鼓勵、對台啟動與大陸協商軍事互信的推動。推説等兩岸商量好了再考慮調整對臺軍售政策,完全是回避自身在臺海局勢中發揮建設性作用,掩蓋不了美國不希望兩岸關係改善和發展進程走得過遠的真實心態。

  臺海兩岸軍力對比已發生根本失衡,大陸對臺軍事優勢的獲得和強化是美國對臺軍售無法改變的。臺灣方面死抱自美軍購,視之為“維持軍力動態平衡的必要手段”,無非是想一旦臺海發生戰事,臺軍能夠堅持幾十個小時拖到美國援軍到來。這樣的戰術思想在當下和今後的臺海大環境之變中顯得荒謬。臺灣加強自身安全的根本出路在於與大陸方面啟動“商談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進程,共同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局面鎖定在不可逆的軌道上,在此架構之下就軍購政策和軍事部署問題與大陸方面進行溝通。

  美對臺軍售問題是橫亙于中美、兩岸之間的重大政治問題,解決起來必定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冒進、遲疑和回避都不是應有的態度,但必須有堅定的信念。如果中美之間能在工作組層面就如何解決美國對臺軍售問題進行探討,當然是件好事,但操作起來將極富挑戰性,對中美兩國政治、司法特點以及中美、美臺關係歷史經緯缺乏深入、細緻了解的人難擔溝通之任。美方內部業已形成共識的談判解決美售臺武器問題“先兩岸、後美中”制式值得重視,此觀念雖在本質上反映了美方推卸責任的態度,但也承認兩岸關係改善進程與解決美售臺武器問題不可割裂的關係。怎樣一手引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由經濟、人文、政治向軍事安全領域挺進,一手推動在中美之間探討和實施逐步減少美國臺軍售,考驗著中方的智慧。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