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可在短期內擁有核武器 或成為亞洲動蕩之源

時間:2013-05-21 10:56   來源:中國青年報

日本核電站分佈示意圖

日本核電站分佈示意圖

  4月下旬以來,日本政壇圍繞“修憲”掀起了一股強勁的右翼風潮。這其中,以中朝核威脅為藉口,不斷加大擁核鼓噪更值得警惕。日本的擁核努力,究其本質而言,是其保守思潮持續發酵、右翼勢力不斷擴展的反映。

  從目前情況看,隨著日本右翼勢力的抬頭,核武器話題已不再是日本政治的“高壓線”,日本右翼分子及部分政客公開叫囂日本要擁有核武器,甚至日本政府也在這方面一點一點地突破底線。

  作為核武器受害國,日本國內恐核、反核力量很大,但右翼對擁核的叫囂一直沒有停止

  事實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日本就有了核戰略的雛形。早在1934年,日本科學家成功進行了人工撞擊原子核的實驗。二戰期間,日本曾試圖發展核武器,並與納粹德國進行過核物理方面的合作。但最終由於國家整體工業能力和科學水準的限制,未能在戰爭後期完成核武器計劃,甚至未獲得能夠作為原子彈核裝料的鈾235。

  戰後,日本雖然沒有公開發展核武器,但核電等相關事業發展非常迅速。此外,日本政界始終存在著一種勢力,要求日本發展核武器,解除“無核三原則”, 即不擁有、不製造、不引進核武器的限制,建立日本自己的戰略核力量。1957年5月,時任日本首相岸信介,也就是現任首相安倍的外祖父就明確表示,為了自衛,不排除擁有核武器。

  近年來,日本國會通過了《原子能基本法》修正案,該法案在核能研究、使用和開發的基本方針中,加入了“有利於國家安全保障”的表述。有分析人士擔心,日本修改相關條款,很可能是為核能應用於軍事目的開闢道路。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