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跑偏”的中國觀

時間:2013-02-21 15:00   來源:解放日報

  ■ 日本之所以要確保釣魚島 “主權”,根本原因在於對崛起中的中國日益擔憂,唯恐最終“失去”對該島的控制。

  ■ 在中日關係上,日本只有放棄根深蒂固的位置意識,才能消除敵意,然後不卑不亢,與人平等相處,進而獲得利益。

  本來,中日在擱置釣魚島爭議問題上是有默契的。但是,自從2010年“撞船事件”發生之後,日方開始公然否認“擱置爭議”的共識,並通過島嶼“命名”、“國有化”、“申遺”等小動作,加強對該島控制。日本之所以機關算盡要確保對釣魚島“主權”,根本原因就在於對崛起的中國日益擔憂,唯恐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將“失去”對該島的控制。日本有此想法,源於多年來形成的中國觀,這種中國觀支配著日本人的戰略思路,也導致了長期以來對中國的偏見。這種中國觀可以用“位置意識”來概括,具體包括“上下、左右、東西、南北”四種意識。

  首先是上下意識。古代日本視中國為上位國家,從中國引進了先進的文化,自視下位國家,對中國懷有敬意。但是,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成為列強的一員,上下意識逐漸顛倒過來,日本視中國為可以欺負的弱國和下位國家,這種意識直到二戰後也沒有改變。但隨著中國崛起,日本開始覺得這種優越感逐漸喪失,這就是日本人在釣魚島問題上失去自信的原因。

  其次是左右意識。這種意識産生於冷戰時代,中國在二戰後成為社會主義陣營的一員,而日本則成為資本主義陣營的一員。在日本國內,當權派右派從資本主義立場出發,把社會主義國家視為左派國家,不斷加以詆毀和污衊,中國也是日本右派詆毀的對象。現在,儘管中國發生巨大變化,但日本對中國以意識形態定位的冷戰思維卻沒有改變。中國的崛起,對於日本右派來説意味著共産黨的崛起,視之為威脅。

  第三是東西意識。一般來説,亞洲國家被認為是東方國家,歐美國家被認為是西方國家。但日本雖地處亞洲,但自認是西方國家,並把中國看成東方國家。所謂“脫美入亞”,就是日本要重回亞洲。然而,中國的崛起卻對迄今為止以西方國家自居的日本在亞洲影響力造成威脅,這是日本失去自信的又一原因。

  第四是南北意識。作為發達國家,日本一直對於經濟比較落後的中國有一種富國對窮國的感覺。如果南北問題可以被看作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間的關係,那麼在日本一些人看來,日中關係迄今為止就是這種關係。然而,中國的崛起正在使這種關係發生變化,日本對中國的經濟優越感正在喪失,日本失去了自信。如果説在過去日本援助中國的時期,中國還不至於構成威脅的話,那麼在中國已經不需要日本援助的時候,就會讓日本擔心中國會放棄擱置領土爭議的政策,這是日本不放心中國的重要原因。

  俗話説,疑心生暗鬼,傲慢生偏見。如果日本不能擺正心態,與中國正常交往,那麼,結果只能是思維“跑偏”,庸人自擾和無事生非。只有具備足夠的自信才能善待對方,相反,在自卑的心理狀態下,對人不可能以誠相待,更談不上雙贏與互惠。可見,在中日關係上,日本只有放棄根深蒂固的位置意識,才能消除敵意,然後不卑不亢,與人平等相處,進而獲得利益。(廉德瑰)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