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民進黨主席選舉打混戰終成鬧劇

時間:2012-04-23 09:39   來源:台灣網

  民進黨在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失敗後,黨內曾有轉變兩岸政見思路的意見傳出,這是新的開始,也是民眾對民進黨的期待。臺灣《中央日報》網路版21日發表社評指出,在“獨派”團體威脅將從民進黨內出走後,此種聲音逐漸消失。目前民進黨主席選舉各派系正致力於有志一同地圍堵“蘇係”,民進黨只剩一種聲音,連黨內改造的政見都不敢提出,遑論兩岸路線的辯論。倘若民進黨繼續打混戰,那就等著被島內民眾唾棄吧!

  社評摘編如下:

  民進黨黨主席選舉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這原本是應受到島內外矚目的政治大事,卻好像小石頭丟入大海一般,激不起一絲浪花。會造成如此窘境的原因有二:一為蘇貞昌的當選早成定局,既然老狗玩不出新把戲,故沒什麼好期待;二就是不論何人當選,都無力也不敢改造民進黨現存的派系結構,更不用説眾所矚目的兩岸路線的檢討,因此何人當選都不重要了。 

  從蔡英文因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敗選辭去黨主席一職以來,民進黨似乎陷入群龍無首、“獨派”為大的混亂局面。平心而論,最大在野黨的興衰對臺灣的民主發展有絕對的影響,相信民眾也不願看到民進黨就此一蹶不振。也不希望“極獨”的“臺聯黨”佔據政治主舞臺,重演“統獨對決”的僵局。

  許多人都在期待,許信良的參選能夠激起民進黨的兩岸路線辯論,畢竟他的前瞻視野及願意與大陸來往的基調,正是目前民進黨急需的領導人。兩岸政策是蔡英文敗選的“最後一哩路”,也是島內民眾、甚至眾多民進黨人所認同的問題。也許許信良能帶領民進黨回到理性辯論的正途,而對民眾來説,這應該是他參選的最大意義。 

  從蔡英文先説到“民進黨必須要再對兩岸政策整體好好反省”;接著在她卸下民進黨主席一職的聲明中也強調:“要處理兩岸問題不是坐在家裏想要怎麼處理,而是要在互動中瞭解。”然後代理黨主席陳菊也表示“民進黨歡迎所有黨公職同仁對大陸有更多瞭解、交流,交流互動是友善的開始,彼此才會有更多瞭解。” 

  這是新的開始,也是民眾對民進黨的期待。許多溫和的民進黨人也呼籲黨中央應儘速修正其“仇中”及“反中”的偏激心態,從接受“憲法”重新調整,才能有效説服中間選民,否則永遠與臺灣地區領導人之位擦身而過。一股撥亂反正的清流瞬間成為民進黨的主旋律,也讓民眾有所期待,認為經過此次的教訓,也許民進黨真的願意脫胎換骨、以臺灣利益為考量,重新調整其兩岸路線。 

  然而,事與願違,在“獨派”團體威脅將從民進黨內出走後,不但黨內溫和的聲音逐漸消失,連黨中央都不敢撂其鋒。甚至“獨派”串連各團體連署,希望施壓馬英九“特赦”前陳水扁一事,都讓黨中央退避三舍。觀察民進黨內各派系的合縱連橫,從“獨派”公開批判蘇貞昌不是“臺派也不是獨派”,到各派系有志一同地圍堵蘇係,甚至還要求蘇貞昌公開承諾不選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來交換“獨派”的支援。“獨派”在近日已佔有了與其實力不成比例的媒體版面,也似乎預告民進黨的未來走向。 

  如此赤裸裸的利益交換讓民眾有所頓悟,即便蘇貞昌篤定當選,但對他能否成功改造民進黨體質都有所存疑,更不用説兩岸路線的大改變了。2014“七合一”選舉不談,連2016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進黨就已註定連三敗了。  

  令人扼腕的事實發展是,民進黨只剩一種聲音,連黨內改造的政見都不敢提出,遑論兩岸路線的辯論。倘若民進黨繼續打混戰,那就等著被島內民眾唾棄吧!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