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北市的“另類報禁” 柯文哲把自己做小了

2019年01月17日 09:53:00來源:台灣網

  日前,臺北市長柯文哲要求所屬單位全面“檢討”訂報需要,並指示“能不訂報就不要訂報”,雖説是檢討,但臺北所有區公所以上市府單位都已停訂報紙,王世堅議員痛批“無知”!對此,臺灣“中時電子報”發表評論説,柯P當然不是笨蛋,做出這決策算不算“無知”,作為一個公民應持平論斷,看他的理由是什麼?

  柯文哲對臺北市政府團隊揭示的兩個邏輯是:第一,臺北市政府e化的腳步太慢,應從“停止訂報”做起;第二,如今所有新聞在網路上都看得到,根本不需要再訂報。這兩個邏輯,如果是因為找不到理由而硬拗出來的,也就罷了,但如果這真是柯P內心真實的想法,那恐怕必須承認王世堅的批判並沒有錯。

  首先,市府e化腳步快慢,和市府各部門“訂報”與否有什麼關係?難道真是因為市府“訂報”,才導致或遲滯了市府e化的腳步?訂個報紙豈有如此神效,可以拖住一個政府e化的腳步?有什麼論據可以證明,“訂報”與“政府e化”可以挂上因果關係?難道説,只要不再訂報,自今而後市府e化的步伐就會加速達成?這種奇特的推論怕是誰都無法接受吧!市府把自己e化步伐太慢的緣由歸咎於“訂報”,不過就是找個替罪羊罷了。換言之,倘若此後市府內外都再也找不到報紙,而市府e化的步伐卻依舊是龜速,難不成還要再找其他的替罪羊嗎?

  其次,柯P認為如今的新聞在網路上都看得到,所以不需要訂報。這種説法同樣沒有説服力,因為我們同樣也可以説,正是因為今天網路上的新聞太多,所以才更需要訂報!畢竟今天充斥于網路空間上的大量新聞訊息,大半都是未經查證,其中更不乏捏造、扭曲、謠傳的錯假訊息。如今所有媒體平臺中,大概只有報紙仍謹守嚴格查證的信條,並且儘量做到平衡報道。儘管在時效上,報紙確實落後網路甚多,但最起碼它守住了“報道真實”的最後底線。一旦報紙被全面捨棄,意味閱聽眾只能依賴網路作為訊息接收的唯一來源,這真的是一個令人期待的未來嗎?

  評論指出,沒有人會否認,隨著數位世紀的到來,臺灣政府部門一直存著e化趕不上進度的焦慮,結果經常是用力用錯了地方,用停訂報紙來促進e化正是其中的一種徵候,因為從一開始這就是兩碼事。當然,同樣也沒有人否認,隨著新興網路與社群媒體的快速成長,確實壓縮了報紙産業的生存空間,但這並不意味紙媒已成明日黃花。證諸全球媒體的最新趨勢,紙媒不僅沒有消退,反而出現逆勢復蘇的現象,理由很簡單,現今網路量産的訊息並沒有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反而是締造一個更加碎片化、速食化、偏態化與民粹化的世界,也是一個充斥著錯假與誤導訊息的世界。這也是為何許多e化程度已經很高的國家和地區,報紙産業卻依舊昌盛的原因。

  可以理解,柯P的崛起與連任與網媒的推波助瀾有絕對的關係,他的核心團隊也是篤信網路代表一切的居多,在他眼中,報紙對他連任,乃至未來的競選,可能幫助都不多,所以刻意貶低報紙的分量,這並不令人意外。但他或許忽略了,網路的變動性其實沒有任何人可以掌握,瞬間的口碑聲量可以即時捧起他,有一天也很可能會無情地快速摧毀他,他今天也許還是擁有大量粉絲的“政治網紅”,可以靠一群數位行銷專家與網路小編幫著他維持熱度,但若是這種熱度一旦消退,它的反噬能量也會是很驚人的。或許屆時他才會發現,只有報紙媒體既不會一面倒地吹捧他,也不會惡意地詆毀他。

  可以理解,在柯P下達“檢討”的指令後,臺北市府上下都會很快停止訂報。他如果認定停止訂報是實現e化的一種指標,要勸他收回成命也是不太可能的。今後,北市府將會是一個不再看報的行政團隊,而許多赴市府洽公的民眾再也找不到報紙可看了,當然這都不在柯P在乎的範圍內。成功的連任,並沒有讓他的格局放大,他就像蔡英文不管大事卻管機車加裝ABS這種小事一樣,臺北市一堆爛尾工程他不管,儘管些該不該訂報的小事,惹得王世堅罵他無知,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