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民進黨要找誰“復仇”?

2019年01月16日 13:18:00來源:台灣網

  民進黨的蘇貞昌匆匆“組閣”,接替臺當局前“行政院長”賴清德的行政團隊。“大華網路報”16日發表評論指出,臺灣社會賦予新的臺當局行政團隊兩種意義:失敗者聯盟與復仇者聯盟。

  所謂“失敗者”;一、因為包括“行政院長”蘇貞昌在內,許多官員在去年“九合一”選舉中都是“敗將”,而且敗得很慘,蘇貞昌、“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臺當局“交通部長”林佳龍,這三人選前都被視為民進黨勝利的希望,結果竟被對手打得丟盔棄甲。二、雖沒參加選舉,但凡是官員都是民進黨失敗的“共犯”。這些人本該隨原“行政院長”賴清德一起辭官,蘇貞昌竟又多數重用,這豈不是“失敗者聯盟”嗎?

  所謂“復仇者”,正面説法,如蔡英文所謂“一場戰役敗了,整個戰爭沒有敗”,有“下半場”重整旗鼓,期待逆轉勝的意思。但也可作負面解讀,便是輸得不服氣,不甘心,認為自己沒有犯錯,不是本領差,再打一次就會贏。

  臺灣“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慘敗是事實,敗,必有敵人,但“敵人”有看得見的,也有看不見的;前者,是國民黨,後者是人民。選後檢討,島內很多民眾認為“討厭民進黨”才是民進黨慘敗的總原因,所以,是人民打敗了民進黨,那麼,民進黨的“復仇”對象,難道是人民嗎?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蔡英文一再表示,民進黨的改革是成功的,經濟發展是成長的,只怪人民跟不上民進黨改革的腳步。這麼説,蔡英文當局以為,進步的是她,失敗落後的倒是人民。

  將自己的失敗,歸咎人民“沒有跟上距離”,這與蔡英文執政之初表示臺當局要“謙卑謙卑再謙卑”,又説:“臺當局如果沒做好,老百姓可以對著官員拍桌子”,説法前後不一,充分顯示權力的傲慢。

  一群失敗者要成為復仇者,先得明白“復仇”對像是自己,不是不給選票的人民。那麼,蘇貞昌“組閣”只能稱之為“失敗者聯盟”,不應該有“復仇”之念。

  蘇貞昌若要“接地氣”,先得要求官員“知恥”而非“復仇”。在民主政治裏,政黨、政治人物,從沒有和人民為敵而成功的例子。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