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年金改革” 退休公教人員最辛酸

2018年06月27日 13:43:00來源:台灣網

  臺灣《中國時報》發表一名退休公務員的評論説,從7月起,臺灣最辛酸的大概就是退休公教人員了,由於蔡英文當局推行的“年金改革”(簡稱“年改”),他們得面臨退休金大幅縮水的苦境。

  臺當局正副領導人在改革方案通過“立法”後,才敷衍了事地向軍公教人員道歉一下,但道歉有用嗎?

  好笑的是,去年臺灣“考試院”説怕年金改革衝擊文官體系,表示將安排公務員上理財課。筆者不禁啞然,如果上理財課,就能挽救退休後的生活財務,那未免想得太單純了,理財有得有失,怎能説理財就能不怕退休金大幅縮水的無奈?

  筆者擔心的是,臺灣的公務員體系,又要倒回到四、五十年那種狀況。四十多年前,筆者初任公務員時,機關裏,老公務員很多,因為大家薪水微薄,退休俸也不多,大家只好熬到老,公務員給人只會看報、喝茶的印象,就是那年代。我記得有一位秘書,明明65歲該退休了,卻去申請證明,表示他當年大陸來臺時,身分證早報了兩年出生,就是為了多撐兩年才退休,退休生活惟艱嘛!

  説到理財,那時明明禁止公務員上班時玩股票,還是有一些中、老齡同仁,上班偷偷到廁所聽收音機的股票行情,早上11點多,早退溜出去證券行的。這大概也是為退休生活打算吧!你不用教,有些人就會在職場各憑本事求發展的。

  後來,臺當局才開始傚法新加坡,逐步提高公務人員薪水,讓公務員能養廉,並提升行政效率;同時,為讓公務體系年輕又有活力,才鼓勵公教人員早退,而有五五項目的實施。公務人員因此才有雖不多但較平穩的退休待遇。到二、三十年前,筆者感到臺灣的公務體系已煥然一新,充滿活力,與四、五十年剛進公務部門時大不同。

  當然,這與臺當局知道創新經濟,讓臺灣繁榮,是有互動關係的。如果今天臺當局,只會封鎖和民粹,不知要提升整體經濟動能,只會大幅縮減公務員薪水和退休後的養老基本需求,恐怕正如網路上留傳的,公務員大家都要:“做到滿,不見得要做到好”;--這不好像又要回到四、五十年前的樣子了?

臺灣《聯合報》25日也發表評論説,蔡當局最近強行通過軍人年改,趕在七月一日和公教同步上路,以為完成前人做不到的“改革”!要知道,民眾支援改革是因為認同退休金制度公平與永續的理念,可是今天蔡當局的作為並不符公平,更沒解除財務危機地雷,只不過在地雷上多覆蓋了一層泥土!

  只要“隨收隨付的確定給付”財務本質未改,年金即無法在少子高齡化的社會中維持永續,遑論臺灣今後變遷速度更快;以現在的二、三十歲的人來説,不論是軍公教勞,因壽命更長、工作人口少,未來的情況更糟。

  其實蔡當局不需在墻上畫五十年大餅迷惑年輕人,只需説明七月一日起的未來十年,每年在退撫基金上可節省多少?若加入年改所帶來的額外支出,以及對社會的衝擊(如減少消費,延長退休的薪資,年輕人機會減少,優秀人才出走,擔任志工人數減少……),是否吃小賠大?説不定連填補所增加黑機關的人事費用都不夠?

  如果基金真破産,最倒楣的是五十歲以上就業人口,他們繳的比前人多,也是繳稅的主力群;而年輕人因尚未就業或剛就業,影響並不大且有機會重建新制度。年改後,所有工作者不論年紀都須不斷繳多領少,而危機仍在後面!蔡當局怎麼會宣傳,説年改是為了年輕人,這是哪門子神邏輯?

  神邏輯不只這一樁,剛三讀的軍人年改,蔡當局不是以其退休待遇豐厚與退撫基金最早破産為由進行改革嗎?通過後,卻又聲稱少領的只有高階,現役年輕人將來會領得更多!那不就在貶抑升遷?領多了不就又成為未來清算的對象?

  另一方面,蔡當局強調勞工退休所得低於軍公教,卻不告知兩者工作時提撥差異很大。只要年輕人與勞工相信蔡當局而認為自己被剝奪,即成為年改所依憑的兩股力量!一旦他們發現事實不是如此,蔡當局該怎麼辦?難道要告訴他們,將來靠愛退休?

  由於勞保人數超過一千萬,光每年蔡當局補貼勞健保的費用,就佔勞動部預算絕大部分。即使蔡當局將退休標準薪資的計算,從60個月延至150個月,勞保基金仍然會在12年後用盡!如果不處理,而只刪減軍公教的退休俸,那是九牛一毛!可是蔡當局明知多數勞工仍是處於低薪,能叫勞工繳多領少嗎?不懂得改革前應先提振經濟調升薪資,選擇性亂改的結果,年改終將自困!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