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劇《智子之心》三觀盡碎 網民譴責中提前下架

2018年05月17日 10:10:00來源:台灣網

  由慈濟基金會經營的大愛電視臺在護士節前夕推出單元劇《智子之心》(以下簡稱《智》片),電視劇的預告片在臺灣播出後,立即受到了兩岸網民的一片譴責,上星期播出不久之後就下架了。

  臺灣《中時電子報》對此發表評論説,《智》片美化戰時日軍形象,飾演日軍警者莫不衣著整齊,威武俊美,談吐斯文,和藹可親,飾演開赴淪陷區和臺灣的中國軍警,率多服儀不整,猥瑣粗俗,兇暴野蠻。

  《智》片對白中,不止一次出現女主角義憤填膺向勸阻她的父母和友人表示,她志願報名擔任日軍看護婦,是為證明“女孩子也能報效國家(指日本)”,更在得知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之際痛哭流涕。

  《智》片爭議情節場景和對白,已在大陸網民間廣泛流傳,罵聲不斷,被批評是“奴顏媚骨美化侵略者”,衍生民眾仇臺效應已逐漸擴散,副作用不可小覷。

  長期在臺海對岸等地致力行善,賑災濟貧等非營利事業的慈濟基金會的公益形象,乃至臺灣的形象,恐怕都會因這部有美化日本對外侵略戰爭和歌頌殖民統治之嫌的劇作蒙上污點。

  粉飾美化日本帝國主義對外侵略戰爭和合理化日帝在臺殖民統治,甚至以被異族殖民統治為榮,臺灣“獨”派與執政黨對臺灣充當上世紀日本對外侵略戰爭之“圖南飛石”(劉曉平所著《日本鐵蹄下五十年之臺灣》中指出,日本在臺灣總督安車貞美就任期間,稱“作為南進政策的重要基地,所謂‘臺灣者為日本圖南之飛石,及南門之鎖鑰也’。”)角色缺乏反省,對日本政府拒為二戰時拐騙甚至強徵臺灣婦女充當日軍性奴隸的正式道歉賠償,蔡當局態度模棱兩可,甚至反對在高中歷史課綱中對臺灣婦女淪為日軍性奴的內容中增加“被迫”二字。不僅和去殖民化的普世價值背道而馳,直與日本侵略戰爭幫兇無異。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