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媒:蔡當局與其説服民眾,不如為其創造更好環境

2018年03月20日 10:50:00來源:台灣網

  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于2月28日發佈實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後,近日,臺當局“行政院”高調祭出8大策略39項措施反制。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臺灣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的評論文章指出,臺當局與其花心思説服民眾不要赴陸發展,不如在臺灣創造更理想的經營環境與就業機會。當大學畢業生在微薄薪資掙扎時,看到綠營權貴子弟坐領高薪,還能不用腳投票,決定自己的出路嗎?

  評論摘編如下:

  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于2月28日發佈實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臺當局“行政院”高調祭出8大策略39項措施反制。就雙方過招來看,蔡當局戰略思維露出嚴重窘境。

  首先就大陸的政策來看,“31條”的本質是提供臺灣民眾同等待遇,並分享大陸發展機遇,在“兩遇”前提下,大陸公平理性地提供機會。所以臺商和民眾要能有勇氣跨海“西征”,打鐵還靠自身硬。

  要去大陸發展不能説走就走,除非早就蓄勢待發,等一開放就可水到渠成。因此,不論對大陸政策是如何“心動”,要真正“行動”還得有一段準備時日。但臺當局為何要急於積極反制?如此倉促回應,難道認為臺灣民眾對惠臺措施已達大旱望雲霓地步,若不積極反制,情勢就會土崩?這顯示臺當局對兩岸情勢判斷恐不足,應多掌握基本盤,少跟消息面,才不致躁進失序。

  臺當局不理解臺商當初願到大陸開創事業,是因臺灣經營環境惡化,大陸又具商機與發展誘因,所以才離鄉背井去開創事業,而過程中帶動大陸經濟發展只是附帶效應。綠營動輒質疑臺商的政治忠誠度,但臺商熱愛鄉土,最能夠維持兩岸穩定往來,這是不能否認的。

  大陸促進交流的目的是為臺灣民眾提供更多選擇機會,以“同等待遇”架設實現抱負的舞臺,然而臺當局不僅被動響應,而且對民眾威迫利誘,這樣只會産生負面效應。

  臺當局與其花心思説服民眾不要赴陸發展,不如在臺灣創造更理想的經營環境與就業機會。當大學畢業生在微薄薪資掙扎時,看到綠營權貴子弟坐領高薪,還能不用腳投票,決定自己的出路嗎?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