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獨”派想廢注音符號 背後有大秘密

2018年03月09日 10:03:00來源:台灣網 

  臺南市立法委員葉宜津提出廢除“注音符號”的主張。民進黨臺南市長初選參選人、現任該黨“立委”葉宜津日前提議應該廢止用注音符號來學語文,改用羅馬拼音以利“與國際接軌”。

  臺灣《中央網路報》9日發表評論説,為了年底的臺灣縣市選舉,民進黨各地方候選人競爭激烈的程度,已有不少人用彼此殺得刀刀見骨來形容。這些候選人為了贏得初選,各種奇怪的意見層出不窮,不過,最值得注意的就是民進黨臺南市“立法委員”葉宜津提出的廢除注音符號的主張。

  臺南是“獨”派的重鎮,葉宜津提出這樣的主張,顯然是想要爭取“獨”派選民的認同。葉宜津主張廢除注音符號並改用與國際接軌的羅馬拼音,這樣的説法不僅沒有説服力,也隱藏了可能不為人知的秘密。

  文章指出,用與國際接軌的理由來掩飾廢除注音符號的主張,的確可以造成混淆視聽的效果。在我們看來,葉宜津提出這樣的主張,當然不是為了學生學習中文,這只是第一步而已,真正沒有説出口的第二步,即是廢除中文。

  對民進黨來説,徹底切斷與中國的關聯,尤其是政治與文化上的關聯,是走向“獨立”的必經之路。對“獨”派人士來説,使用中文文字,講普通話,是不得已的“痛苦”,而唯有建立臺灣自己的文字,才能讓“臺獨”一勞永逸,扎地生根。2011年作家黃春明至臺南成功大學演講,結果被一位蔣姓副教授用標語指責“臺灣作家不用臺灣語文,卻用中國語創作,可恥!”這樣的心態,並非個案,而是“獨”派的心聲。

  臺灣“獨”派想廢除注音符號的背後其實是廢除中文,然而這是連葉宜津不敢説出的真相,只好用與國際接軌來遮遮掩掩。我們必須提醒民進黨,臺灣這塊地幾百年來,不知汲取了多少中華文化的養分,甚至於可以説臺灣從骨到肉,都有中華文化的基因。民進黨以為拋棄中文是臺灣的重生,實際上卻是臺灣的毀滅,因為沒有了中華文化,臺灣已不成其為臺灣,臺灣人也終將無法認識自己。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