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菜賤傷農 背後是蔡當局理政不當的“人禍”
今年春節後,臺北果菜批發市場因為連續休假多天,結果開市後因蔬菜到貨量暴增而導致價格崩跌,農民損失慘重,一片哀嚎。
臺灣《中華日報》8日社論指出,理政之道無它,唯在穩定人民生計而已矣!蔡當局居然連當家的基本要義都拿捏不準,不能在問題驚爆時立即提出因應措施。繼搶購衛生紙風潮造成的“衛生紙之亂”余波仍未止息之際,竟然又爆發了“北農之亂”。“衛生紙之亂”是消費者對於價格上漲的預期心理所形成,“北農之亂”則完全是因人禍所肇致。
1984年5月正式成立的臺北農産運銷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農),是東南亞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農産公司。根據網路資訊,北農資本額一點八九億元,主要股東包括臺北市政府、臺當局“行政院”農委會、“中華民國”農會、臺灣省青果運銷合作社、嘉義市農會、保證責任臺灣省青果運銷合作社,共同組成全臺灣最大的農産品、尤其是蔬菜産銷調節平臺。
北農是一個組織龐大、業務紛雜、承銷量巨的公司,特別是颱風來襲前後,蔬菜供應數量及價格高低更需作出縝密的控管。臺灣官方之於北農的持股未過半而有45%左右,但此公司是民非民、非官是官,官方掌握關鍵持股人,遂將政治黑手無遮無隱地伸入公司。去年6月北農改組,陳景峻膺任董事長、吳音寧獲聘為總經理,即為政治力擺弄的結果。
據臺灣《中央網路報》報道,我們回顧北農總經理的人事任命案,充滿了政治考量與算計。當初臺灣“農委會”強力推薦由吳音寧接任總經理,即被臺北市府質疑專業不足。吳音寧與其説是農業專家,不如説是作家,她能擔任北農總經理,完全是民進黨當局強力操作的結果,最後連柯文哲都不得不妥協。
然而,北農公司“變天”後仍不見新作為,一仍往例于去年七月六日與魚類及禽肉産銷相關團體,舉行“研商2018年臺北市農漁畜批發市場休假日”會議,排定非常不適合北農使用的休市日程表:二月十六日春節休市五天,二十一日開市三天,二十四日起再休三天;本月五日至七日又休三天。亦即二月十六日至二十六日共休十一天,本月又排定連休三天,。
這份休假日程表,由農漁畜産公司、相關公會及農民團體等十七個單位採共識決排定,簡直滑天下之大稽、荒天下之大謬,因為北農開門做生意,承銷的商品是蔬果而與魚類及禽肉産銷團體截然不同,畢竟魚類及禽肉可用冷藏或冷凍方式保鮮,不受連休影響,北農承銷的葉菜類根本冷藏更冷凍不得。這種一再、再而三的連休正是“北農之亂”的肇因。
多年來,北農與魚類及禽肉産銷團體採用同一休假表,無疑是“挖坑給自己跳”,股東農委會及臺北市政府竟然沒有提出異議,另行排定適合北農使用的休假表。難怪春節連休乃至三度連休之後,蔬菜涌入北農便呈倍數爆增,菜價怎能不因量驟增而價暴跌?最可議的是“北農之亂”已然出現,本月五日至七日連假依然照休,完全不作危機處理。
蔡英文自誇其團隊執行力有如急行軍。但蔡當局急已之所急,例如轉型正義、年金改革、二修“勞基法”,又有何能耐急民之所急?例如促進經濟發展、修好兩岸關係。“北農之亂”之引爆及善後處理,卻有如“無政府”狀態,任由菜農無語問蒼天。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