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二二八事件”不是“臺獨反中”的藉口

2018年03月01日 11:19:00來源:台灣網

  臺灣《旺報》1日發表社評説,長期以來,“二二八事件”一直是藍綠意識型態的鬥爭場域,藍營強調“和解”,綠營強調“真相”,這也是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對於“二二八事件”一直強調“和解必須建立在真相之上”的理由。但臺灣民主化以來,政黨3次輪替,“和解”與“真相”輪流坐莊3次,圍繞“二二八事件”的社會對抗與分裂卻未曾稍減。

  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尋求“二二八事件”歷史悲劇的真相,不會有人反對,然而綠營和“獨”派要的“真相”卻是“選擇性真相”,在“真相”的大帽子下,實際的行動卻是清算對手政黨。國民黨宣稱要“和解”,實際表現卻蒼白無力,除了道歉別無他法,真相未能查明並獲得社會共識、受難者家屬的心靈也未受到撫慰,“和解”成為軟弱的代名詞,最終只能把歷史話語權交出,積非成是的“假像”竟取代“真相”,讓“二二八事件”從歷史悲劇變成歷史謊言。

  其中最大的“假像”,就是“二二八事件”與“臺獨”二合一、“獨派”的神主牌。這也是為什麼每到2月28日,“獨”派團體就會特別活躍,其訴求不外乎三,獨立“公投”、清算國民黨、對抗中國大陸。

  不論是哪一個版本的“真相”,“二二八事件”是人民對“威權統治”的反抗?還是族群問題的引爆?蔣介石要負多少責任?傷亡人數究竟多少?其中本省人多少?外省人多少?種種問號,有的是見仁見智的詮釋問題,有的是需要更多證據檢證的歷史事實。但有一件事實卻是公認的,那就是,“二二八事件”和“臺獨”沒有牽連。“二二八事件”發生當時,臺灣根本沒有所謂的“臺獨意識”。“二二八事件”後,臺灣人民和當時臺當局交涉的主要訴求是實踐民主,而抗爭,或有對抗“威權政府”的目的,卻並非立足於脫離中國大陸的想法。

  基於“假像”的主張,必然是落空的“假議題”,“臺獨”就是這種立足假像的假議題。“臺獨”人士把自己塑造成“二二八事件”的“悲情繼承者”,是一種政治沾光。

  然而,“臺獨”主張的最大問題,尚不在於這種政治沾光的歷史之假,更在於其昧于現實的玩火心態。所謂臺灣獨立,用三個字評論就可以畫出句點:不可能。

  這“不可能”,還是被捧為“臺獨之子”的陳水扁認證的。陳水扁在當臺當局領導人時就説,“臺獨”他做不到就是做不到。陳水扁並不是特例,任何被“獨”派賦予“建國”希望的政黨或政治人物,在野時可以喊“獨立”,到了執政時必然會把“臺獨”主張收起來,李登輝是,蔡英文是,連賴清德也以“親中愛臺”重新包裝。為什麼?就是因為做不到、不可能。

  社評中説,不可能者,不只是大陸和臺灣血濃于水,文化與血緣的歷史臍帶不可能割斷;不可能者,不只是兩岸經貿交往你儂我儂,臺灣每年對陸貿易有超過1千億美元順差,“臺獨”會讓經濟活泉毀於一旦。

  正由於清楚的事實在眼前,綠營政治人物為了維持政治利益,就改採柔性手段,以“文化臺獨”、“漸進臺獨”方式,透過執政優勢進行三手策略,一手“去中國化”以割裂兩岸情感、製造兩岸人民疏離;二手分化臺灣社會,轉移執政失能的焦點;三手加速集中權力、打擊異己,建立綠色新威權政治。

  社評認為,中國大陸崛起是長期趨勢,機會不在臺灣而在大陸,漸進式的“臺獨”,將斷送臺灣生存發展的根基,讓臺灣走向沒有尊嚴的結局。

  社評説,柯文哲對“二二八事件”的詮釋可以帶領臺灣走出一條新路,他是受難者家屬,他對“二二八事件”既不主張“空話的和解”,也不強調“我説了算的真相”,而希望“對話”,經由加害與受難兩個族群的“對話”呈現真相,達到和解。

  社評強調,臺灣人民應認清兩個事實,一、“二二八事件”不是“臺獨”的理由,更不是“反中”的藉口,“臺獨”無權消費“二二八事件”;二、“臺獨”只會帶給臺灣災難,兩岸一家親,應該互相合作。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