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民眾瘋搶衛生紙 深層原因是人心不安

2018年02月27日 07:44:00來源:台灣網

  有人説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但看了民眾瘋搶衛生紙的現象,恐怕會説臺灣最不安定的是人心。用瘋搶這兩個字不是沒道理,有人雙手提多少算多少,有人腳踏車上載多少算多少,有人汽車裝多少算多少,至於賣場的架子上,已很難看到衛生紙的影子。臺灣《中央網路報》27日發表評論説,瘋搶衛生紙,其實不算壞事,至少讓我們更真實地看見臺灣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

  衛生紙,每個人天天會用,但老實説,以臺灣的物價而言,算是非常便宜,即使搶到了一年的量,也省不了多少錢,何況還要堆積在家裏,慢慢消耗。然而,民眾一聽到漲價,就像聽到了咒語,瘋狂搶購。這個現象的背後,其實是人心的不安。人心不安,稍一鼓動,就會像水一樣流竄。人心不安又是誰的責任呢?

  漢丞相邴吉一次外出,看到有人打架,他不管,因為這是京兆尹的事,但他看到一條牛喘大氣,就下車關心。他關心的不是牛,而是牛不當喘而喘,代表節氣有問題,可能會影響農民生産,這就不是小事了。蔡英文看到民眾搶衛生紙,不要認為這是小事,因為民心不安定,絕對不是小事。人心不安,小足以瘋搶衛生紙,大足以讓社會動蕩。老實説,蔡英文應當反省,為什麼執政一年半來,人心卻如此不安?是人民對臺當局失去了信心,還是對未來失去了希望?

  文章給你還説,蔡英文看到抗議的民眾,心中難免先入為主認為這些都是反改革的,都是藍營的群眾,但瘋搶衛生紙的民眾,可沒有藍綠之別。不反省這些問題,只做一些人事調整,對安定人心,根本無濟於事。

  臺灣因三月中旬將調漲衛生紙價格的消息,造成民眾搶購衛生紙的熱潮。臺當局“行政院”消保處因此出來緊急滅火,並與四家大賣場進行協調,承諾三月中之前不會漲價,也將派員至各大賣場調查有無囤積,以緩解此波因漲價預期造成的搶購風潮。

  臺灣《中央網路報》27日發表特稿文章指出,據臺灣業者表示,此波漲價主要是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漲影響。因為衛生紙的成本結構中,紙漿就佔成本約50%,而島內紙漿幾乎全由進口,因此售價與國際紙漿價格高度連結;自前年中起至今,長纖紙漿漲幅超過50%、短纖漲幅超過60%,且紙漿價格還在持續上漲中,而運費與包材成本也增加2到3成,所以有不得不漲價的壓力。

  雖然國際原物料價格大漲,業者漲價若是單純反映成本,這是市場機制,臺當局不應干涉,但最怕的就是廠商聯合漲價,讓消費者無從選擇。所以,針對此次業者醞釀在三月中之後調漲價格的行為,應要求公平會針對業者是否有聯合行為進行嚴查,如此才能有效抑制衛生紙價格上漲。

  其次,有媒體報導,自衛生紙漲價消息傳開後,民眾因預期心理開始搶購,造成許多民眾搶不到衛生紙,有業者就表示24、25日正好碰到週六、週日,“一例一休”導致週末找不到足量貨車致補貨不及,這是不是企業利用“一例一休”的理由來趁火打劫呢?臺當局應進行了解。

  我們看到,蔡當局上臺後,大力推動“一例一休”,造成企業營運的負擔上升,許多産品也調整售價,然而蔡當局卻不去調查漲價是否合理,也不去了解産品中人事成本所佔比例到底是多少,前“行政院長”林全還説“漲價是必然的”,這也難怪很多業者打著“一例一休”的理由,遂行漲價、囤積,民眾也只能承受物價上漲之苦了。

  過去國民黨執政時期,因為國際油價上漲,讓油電價格承受極大的上漲壓力,然而民進黨卻大肆批評馬當局帶頭漲價。現在面對衛生紙漲價的壓力,民進黨也是將責任推給國際因素,這並不是一個負責任的態度。我們呼籲民進黨以同樣的標準看待自己,不要作為帶頭漲價的元兇,以務實的態度面對物價上漲的壓力,拿出實際的作為,來平抑物價的上漲,不要再讓全民搶衛生紙的畫面傳到世界、貽笑大方。

  事實上,臺灣天然資源匱乏,許多重要的原物料都仰賴進口,因此經常承受國際原物料價格波動之苦,例如:過去的油電價格調漲,此次衛生紙醞釀漲價也是如此。因此,為穩定物價,臺當局可考慮建立平準基金、設立安全庫存、于市場緊俏時啟動緊急進口機制、協助廠商與國際原物大廠談判等等做法,以取得原物料長期穩定的價格,並降低因進口物價上漲所帶來的影響。

  最後,臺灣去年的消費者物價年增率為0.62%,雖然相對平穩,但是對照近年來薪資增長速度,物價的緩步上漲仍對一般受薪階級造成壓力,對於弱勢家庭更是沉重負擔。因此蔡當局如何帶動薪資上揚,將經濟成長的果實,讓全民分享,同時健全社會福利措施,滿足弱勢族群的基本生活所需,恐怕才是更重要的課題。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