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武拒統”?別做大頭夢了
新年伊始,“兩岸軍事話題”就因著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的兩場記者會而成為所謂的熱點新聞。宣揚“大陸軍事威脅論”,煽動兩岸民眾對立對抗,民進黨動作頻頻、老調重談,無非是想以拖待變、渾水摸魚。但無論民進黨如何故技重施,誠如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所言,搞“以武拒統”是沒有出路的!
用武器堆不出安全感
去年12月26日,蔡英文發佈上臺以來的第一份所謂“國防報告書”,擺出要以多兵重器嚇阻大陸的架勢,有民進黨“立委”揚言,臺灣“一個阿兵哥就能摧毀大陸一輛坦克”。
3天后,蔡英文又把2017年終記者會特意安排在桃園中科院龍潭園區,只為展示所謂的“防務自主”能力,讓臺灣和境外媒體一睹臺灣“自製武器”。蔡英文在會上放言,“接下來每一年的‘國防預算’都會穩步增長”。
民進黨當局如此苦心渲染大陸軍事威脅,虛張聲勢,大言炎炎,讓人啼笑皆非。大陸一貫以來尋求兩岸和平發展、和平統一,只要民進黨不推行“臺獨”分裂,不觸犯《反分裂國家法》,又何必做賊心虛?
蔡英文説,臺灣“自身‘國防’能力的提升才是‘國家安全’最終的保障”,這個笑話有點冷。今天兩岸軍事實力對比懸殊,是舉世皆知的事實。臺灣當局就算窮兵黷武,也不可能改變這一事實。臺灣要靠提升軍備“以武拒統”,不但是緣木求魚,而且是南轅北轍。島內民眾看最清楚不過:用武器堆不出安全感,搞對抗、搞軍備競賽,不僅不能保障臺灣安全,反而會給兩岸關係帶來風險,損害臺海和平。陳水扁當年走過的老路猶歷歷在目,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回到“九二共識”才是正道
要維護臺海和平,臺當局唯一的出路就是放下對抗思維,承認“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讓兩岸關係回到和平發展的軌道上來。
回想10年前,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岸實現直接通航、通郵、通商,兩岸經濟關係走向正常化,大批大陸游客赴臺旅遊觀光、參訪交流,和平發展的紅利深入人心。現如今,和平發展是大勢所趨,誰也不願意回到那種動蕩不安、人心惶惶的日子去。
本來,兩岸同胞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兄弟,兩岸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優勢互補,互相提升,才有利於兩岸人民,有利於臺灣人民,讓中華民族揚眉吐氣,在世界舞臺上發光發熱。可蔡英文上臺後,不僅始終不承認“九二共識”,還在島內搞“去中國化”、降低所謂“公投”門檻、為“臺獨”打開方便之門,甚至於偵辦新黨青年軍打壓“促統”力量。一年多來,在民進黨狹隘的對抗思維下,兩岸關係越來越“冷”。
蔡英文還一邊講“臺灣安全不能靠別人”,一邊又不斷將日本、美國等拉進東亞區域,“聯美日抗中”之心昭然若揭。問題是,其他國家只會在意自身利益,誰會甘願為民進黨的錯誤路線埋單?
解鈴還須繫鈴人
“兩岸關係不會暴走、不會僵住、也不會走回在過去國民黨時代不相往來的老路。” 這是蔡英文對島內民眾的新年承諾。她還説,臺灣“持續保持善意,維持一個穩定、一致、可預測的兩岸關係”。不幸的是,民進黨自上臺以來,所有的“善意”都只停留在口頭,手底下幹出來的事,樁樁件件都充斥著深深敵意。阻礙兩岸交流、操作“憲改”議題、借“促轉條例”搞政治追殺等大動作自不必説,小動作也不勝枚舉:強撤“微調課綱”,拆卸抗日紀念碑文,廢除“國父”遺像……民進黨一直在妄圖與大陸作歷史文化上的切割,切斷兩岸血脈聯繫。
在堅決反對形形式式的“臺獨”分裂、大力促進兩岸交流與融合的同時,大陸方面的善意之門始終敞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所説,只要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雙方就能開展對話,協商解決兩岸同胞關心的問題,臺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也不會存在障礙。
2018年來了,島內民眾都希望民進黨當局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放下對抗思維,讓兩岸關係回到和平發展的正軌上來;希望蔡英文能夠遠離“以武拒統”的老路,少點折騰,少點對立,為民眾做點好事,也給民進黨留點後路。(作者:汪靈犀)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