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想問民進黨:“轉型正義”還是政治清洗?

2017年11月30日 08:28:40來源:台灣網

  臺灣《中央網路報》11月30日發表評論説,“轉型正義”這四個字可以説是民進黨在臺灣再度執政,而且是完全執政後的一個施政主軸,然而,我們懷疑,民進黨的轉型正義只是政治清洗的藉口而已。臺灣在“威權”時期當然存在一些侵害人權等不符正義的現象,因此在轉型到民主政體之後,要求轉型正義也是可以理解的事,甚至也是應所當為之事。問題在於,“轉型正義”是一個美麗又動人的口號,但如果出發點錯誤,不僅無法達到“轉型正義”的目的,甚且成了政治清洗,反而造成日後更大的衝突或災難。

  臺當局“文化部長”鄭麗君日前在“立法院”表示,臺灣一方面通過人權組織相關規定,另一方面卻還有追思“威權”時代的中正紀念堂,“可能是人格分裂”,因此期待透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在民進黨的眼中,蔣介石是萬惡不赦之徒,甚至稱之為“二二八”元兇,因此鄭麗君一直想要拿中正紀念堂來為“轉型正義”祭旗。

  雖然鄭麗君説“轉型正義”是全面的工作,但我們看到的卻是帶有偏頗立場具十分針對性的工作。“轉型正義”的基礎在於歷史真相的還原,然後才有所謂的賠償、平反等工作,但我們看到的卻是民進黨想要以另一種史觀來還原歷史真相而已。

  “轉型正義”應是立場公允、目標和解、放眼未來,這樣的轉型正義才可能達到團結臺灣再出發的意義。我們由此來檢視民進黨的轉型正義,可以發現,民進黨的“轉型正義”是以“臺獨”史觀為立場,只針對國民黨,因此難以達到社會和解的目標,更別説放眼未來了。

  要談蔣介石的功過,不能只放在“威權”政體的架構下談,而是要放在冷戰以及內戰的架構下來理解。放在威權的架構下,看到的就是省籍對立的衝突而已,而這正是民進黨的政治糧食。事實上,美國在冷戰初期是支援國民政府實施“戒嚴”的威權體制,因為這是為兩岸敵對時期的“必要”,等到美國與大陸改善關係之後,美國政府才比較關注臺灣的人權與民主問題。我們認為,只有在這個歷史時空架構下,才能探討“轉型正義”的問題。即使是“二二八事件”,由目前的資料來看,仍有不少爭議之處,不少關於那個時候的受害人數其實都是沒有證據的傳言。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贊成加速史料的發現與公佈,以求真相能夠更完整的呈現,而不是根據“臺獨”的意識型態所描繪的歷史。

  除此之外,民進黨閉口不談“日據”時期的“轉型正義”,不談原住民的“轉型正義”,而是將矛頭對準國民黨而已。民進黨在執政後就急急忙忙推動不當黨産條例,而不是謀求朝野對“轉型正義”的共識,以“促轉條例”做為日後轉型工作的基礎。這種做法,當然會落人政治清算的口實。

  我們認為,中正紀念堂對絕大多數民眾來説,它不過是一棟歷史的存在,一個全家休憩的地方。因此,中正紀念堂並非不可轉型,但不必將其醜化,而且應該在更公允的立場、更廣大的胸襟上來推動其轉型。但更重要的是“立法院”即將審查的“促轉條例”,我們期待民進黨能夠放下政治清算的算盤,讓這個法案回歸“轉型正義”的本質,否則只會埋下未來更多的紛爭而已。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